
《等待》读后感兼答路上君
1、对于爱情,需要与懂得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需要不一定会懂得,懂得后不一定会需要。或者说,需要是爱情的低级阶段,懂得是爱情的高级阶段。举个例子,不一定对,霍小玉对李益是需要,而张爱玲对胡兰成是懂得~
2、自由的程度决定了人生幸福的高度。缺乏自由也许也是人生,但不是幸福的人。
3、正是由于自由的匮乏和忧苦的普遍性,所以才有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主观能动性,也进而创造出了人生的意义。
4、在一起并不能消灭终极意义上的孤单,这种孤单是个体存在的基础和个体差异性的意义所在。没有人能完全融入或者融合到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中或者思想中,也许所谓至亲至疏夫夫妻就是这个意思吧?爱情在长期的时空距离下也有可能持续下去,但是会越来越弱,越来越淡。“时空阻隔岂止长路迢迢,情丝缠绕岂是长发飘飘。所以歌名叫做《怨苍天变了心 》。
等待 读后感 第(2)篇先看了结尾,回头看的过程,在每个选择发生的时候,都会想,如果曼娜选了别的男人就好了,只是怎么会呢,故事就是这样延续的。
在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每一个人都身背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才发现人生真的是我羡慕羡慕你,你羡慕羡慕他,他羡慕羡慕我,而都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团乱麻。
孔林没有爱情,他认为活在爱情里该有多美啊,可是他用的时间太久了,久到达成愿望时自己并不需要爱情,想要的是安宁。
写曼娜的篇幅挺多的,这个女人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她的容貌,她的品性,以及婚后她的庸俗无趣,只有和杨庚的那段,很真实。
淑玉有爱情,有完整的爱情,三从四德的爱情,很少的描述,很少的话,人物的特点最鲜明,她有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样子。
余华为哈金这篇小说写的序收录在《文学或者音乐》里,看的时候记住了推土机,余华说“我惊讶哈金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是这样,看完之后,心里边沉甸甸的。
等待 读后感 第(3)篇孔林和蔓娜之间那被人羡慕的苦恋在我看来根本就不算爱情 只是欲望和利益的驱使 他们都自私而又无私的被自己的欲望推动着往前走 却从来不知道什么才是无条件的去爱一个人 就像淑玉那样 在孔林身上你可以看到善良和自私从来都不是互斥的 他们可以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 孔林可以二十几天如一日的养着淑玉母子 可以对身边的人温柔而有耐心 可以在蔓娜变得无理和索取的时候坚持帮她洗衣服 照顾她 但是他同样也是自私的 在自己的前途面前 他可以一次次的把自己的所爱介绍给别人 可以一拖再拖拿不定主义 一次次的想要放弃 可以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抛弃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发妻 他从没爱过人 只是被他自己仅有的一点点欲望驱使了 到了最后才如此的怀念那个被爱的自己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们往往如此的迷惘 往往如此的不懂珍惜 往往如此的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