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达·芬奇密码 读后感(3)篇

达·芬奇密码
作者:丹·布朗
午夜,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馆长脱光了衣服,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身体摆成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躺倒在艺术大画廊的拼花地板上,还在尸体旁边留下了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密码。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与密码破译天才索菲·奈芙着手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他们发现一连串线索竟然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 兰登猛然领悟到,馆长其实是峋山隐修会的成员——这是一个成立于一○九九年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西方历史上诸多伟人,如:牛顿、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以及达·芬奇!
达·芬奇密码 读后感 第(1)篇

        达·芬奇密码,由馆长雅克·索尼埃的死与他留下的环环相扣的密码为线索,将从未谋面的两个人兰登跟苏菲联系在一起,开启了寻找圣杯的惊险之旅。两个人各种过关斩将,最后找到了圣杯也发现历史隐藏的秘密。

       兰登作为一个孤独的符号研究者,无意中被牵扯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中,在一路的破解密码中,展示出对历史的符号的执着。现在社会,就是需要想兰登这样的学者,那份对知识的执着,是为了自己的喜爱去研究,而不是为了争取社会的关注而做做样子,也正是兰登的这份热爱跟执着才能够支持他自己一路走下去,在孤独的文学海洋里寻找不一样陪伴,升华了自己,也延续了文学。

       苏菲是不一样的女子,从小就在雅克的引导下玩转各种密码,于是无形之中培养出她敏捷的思维,能够在贝祖·法希紧迫的穷追不舍中及时想出各种办法,为自己争取时间来思考密码筒的秘密。我想,苏菲如此出众的思维跟从小的教育离不开关系,小时候的苏菲想得到一个生日礼物还需要各种探险,不断的思索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才能得到生日礼物。也正是因为有索尼埃这样祖父才能给苏菲提供环境成长,慢慢的熏陶下,苏菲也就超强的逻辑思维。而好像现在的中国家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自己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一边在孩子面前抽烟骂架打牌,又一边指责孩子不学好。

       如果说苏菲是环境造就的标杆,那么塞拉斯就是环境影响的反例。塞拉斯因为患有白血病,从小就受到怪物的称呼,家里人不喜欢他,邻居小孩欺负他,好像世界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浑身通白,就应该遭到斥责,于是无奈之下,不得不背井离乡,偷抢拐骗,最终进入了监狱。再后来,无意中被阿林加洛沙主教营救,阿林加洛沙不同于他人,当他在乱拳下被塞拉斯就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肯定是个天使”,主教的这句话给了塞拉斯重生,给了塞拉斯光明,塞拉斯就是因为环境里缺少了爱和关怀,才变得自卑自弃,当阿林加洛沙给了他关怀,他那颗心才真正的为自己跳动。同时塞拉斯又是善良的,他会因为无奈杀了人而自责,给自己肉体上的惩罚来换取心灵上的安慰。我想,我们要从塞拉斯身上反思,当我们不被认可时,不能太迷失自我,世界那么大,只有一些人不喜欢自己,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不喜欢就一直否认自己,湮没了自己优秀的本质。至少在迷失了方向以后,也要给自己的心留一片净地,才能等待遇到认可自己的人时,重获新生。

     《达·芬奇密码》里面普及了许多科普知识,五芒星的各种意义,男女符号的演变和延伸意义……但是看着看着又会觉得作者脑洞大开,把世人认为的圣杯改编成女人。不过好像又是另一种大胆的创新,一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同时这本书的逻辑思维也很强,很容易就理清楚了思路,不过又会觉得像是一场过关斩将打boss的旅程,最后发现了幕后黑手,寻到了宝藏,给我一种落入俗套的感觉,倒显得主题没有了深度。

达·芬奇密码 读后感 第(2)篇

不得不说作者很棒!以悬疑的形式将历史 艺术 宗教 文化 完美结合在一起,情节环环相扣,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 就像解密一样烧脑但是酣畅淋漓。这本书使我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以及最后的晚餐有了不同于美术课的解读,对基督教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不敢定论信仰有无好坏之分,但确有指路明灯与慢性毒药之别。郇山隐修会的成员们因为信仰 愿意花毕生精力守护圣杯的秘密;塞拉斯因为信仰 被导师利用 昧着良心做害人害己之事 结局却反遭暗算。

故事一直像一个阴沉的夜,迷雾重重,只透着一丝微光指引读者前行,结尾处索菲亲人出现后,拨开云雾见天明,兰登与索菲的关系也明朗了。

达·芬奇密码 读后感 第(3)篇

之前看Facebook有关的书的时候,提到Facebook可以搜集一些数据,比如可以知道美国人最喜欢的小说是《达芬奇密码》。所以,我就决定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很直白通俗,有时候像在看电影,脑海中不自觉的脑补出迅速切转、节奏紧张的电影画面,虽然这也许和我本来就知道有这个电影有关。看这本书能涨不少知识,宗教、符号、名画、建筑。虽然我有点搞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过,这本书很大的魅力在于,总是说的跟真的似的,有一种这些事情都真实发生了的感觉,作者只是把它讲给你听而已。

开头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引人入胜,故事的展开很精彩,但是后面太多关于宗教、传说、符号的推理,渐渐看不下去了。而且这本书很厚,按刚开始看的速度,我应该10小时看完,但是最后只用了6个半小时,后面看得头疼,也失去了耐心,随便翻过去了。我只好安慰自己,据说诸葛亮看书也是一目十行。

总的来说不太喜欢这本书,太厚了,另外,我对宗教了解太少,并且不是特别感兴趣。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