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阅读作家毕飞宇的第二本书,平原和玉米,这两本书里面的内容可能有些露骨,相比其他文学更加现实化,但是, 食色性也 !这是不可改变的。
- 玉米 依然生活在王家庄,一个处在文革时期的小村落,看似与外界隔绝,但又处在时代大潮中。作为村支书的父亲在村里年 横行 ,这些看着很不符现实,但这可能就是现实,就是中国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然后过渡到新中国建立不会消亡的村落的现状,只是我们对现实憧憬的太好了,太渴望早早进入那个美丽和谐的社会,然后这一切都需要过渡!再说到玉米,她也是那个时期妇女的一个缩影,即使步入了新中国,但是有些旧的思想依旧无法改变,女性有时候需要牺牲自己来获得整个家族的光荣和荣耀!这就是现实,有时候有情人真的难成眷属,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也是现实!
- 玉秀 她和玉米是另一种人,代表如今的那些好看的皮囊,但是灵魂不一定有趣了,她仍然希望自己优秀,希望自己耀眼夺目,这是现实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虚荣心。而在知道自己有孕后,母亲的伟大又附身,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那个时期,那种观念依旧占据上风,姨母和外甥这样的关系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当然几千年来的流传思想也不会允许这样。
- 玉秧 她代表着文革结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批大学生。然而,时代的改变可以以某个时间节点规划,但是思想万万不可以。因为思想是不可能也不可以一下子转变过来的,正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玉秧离开最远,而且看似和大姐玉米三姐玉秀没什么联系,但实则走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都代表着那时的劳动底层人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思想观念,玉秧也没有脱离,她进入了一个全新变革的新时代,但是那只是外界环境,内在实则没有多大变化,她们可以暗地做情报人员,偷偷的汇报情况……曾经风光的班主任,在被抓现行后仓皇出逃,这似乎也暗示什么。
- 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正好反映上个世纪发生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没有渲染,有的只是很多的心里描写,可以有愿意坐在办公室读报纸的冠冕堂皇的副主任,可以有一辈子铁饭碗的收银员。这些都是现实,也都是给后人的警示!文章极好,推荐阅读!
玉米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或许全书可以总结为三个农村女孩的成长史?
不不不,她们三个其实代表着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三类女孩。玉米,代表着那种强势,有想法,会来事,有城府,有手段的女强人。玉秀是那种从小美到大,有些小聪明,但关键的那几步没有走好导致活的一塌糊涂的交际花。玉秧则是那种一眼看去很普通很木纳除此再无其他印象的女孩。
每个人的成长绝对绕不开性。而性对她们人生的影响在书里也有所体现。
她们的父亲王连方还担任村支书时经常四处风流,那时的玉米想的是,以后绝对不能嫁给一个当官的。但王连方下台之后,尤其是玉秀和玉叶被强暴之后,玉米看清了有权别人才会巴结你,高看你,不敢欺负你的现实,最终她嫁给了一个年纪能当她父亲的当官老头,这不是一场婚姻,只是一场权色交易。玉米已经不是曾经单纯无暇正直要强的玉米了,她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利用别人来换取想要的东西。
玉秀曾经是一个很骄傲的女孩,因为她漂亮,这漂亮除了时光谁也拿不走。但是17岁那年她被强暴了,这件事也成了她永久的疤。这疤是她自卑的源泉,也是怀上了小郭兴的直接原因。
玉秧没有前两位姐姐那么富有魅力,但她确是踏踏实实的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城里的生活。但是性教育的匮乏,让她并没有懂得把赤裸的身体交给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
因此那的确是一个压抑的年代,对感情压抑,对性更为压抑。书里的大多数人都在压抑,只有一少数人或明或暗的宣泄着。虽然宣泄的人最终会被批评,会被打压,会被当做另类指指点点,但只有宣泄的人才活的有那么点滋味。
三位主角的经历都是让人心疼的,但是没办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曾经的70后已经挺过来了,已经挺到了一个不再压抑但是节奏很快的年代。
三位主角的经历也在告诉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一致的,而落后的成长也不是靠光阴弥补的。因为成长需要机遇,而机遇有着唯一性和随机性。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的哪一件事会让自己突然觉得真正的长大。
—————————————————————
看这本书很有感觉,一方面70年代是我父母的那个年代,我很有兴趣。还有一方面,作者的文字很吸引我,轻描淡写之间,传达着生活的道理。作者像是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刚一开口,就已经抓住了我的耳朵。
玉米读后感1000字 第(3)篇小说语言生动,故事很有吸引力,不知不觉中把我带进了王家庄。
施桂芳生了七个女儿才在第八次生产了一个男孩后完成她的生育任务,挽回了她作为母性的尊严。王连芳在睡过了村里的大多数女人后终于倒台,冥冥当中的因果报应却让她最宠爱的女儿玉秀遭遇了村里人的强暴。庄稼生长得茂盛,而一个家庭的倒台却是如此迅疾,玉米为了重拾整个家的风光失掉了美好的爱情变成了“不管什么样的,只有一条,手里要有权。要不然我宁可不嫁!”于是她嫁给了比她大几十岁的郭家兴,玉秀寄人篱下谦卑的伺候姐姐一家,爱上姐夫的儿子并偶然地怀孕,一路的挣扎与煎熬,吃避孕药,溺水求死,束腹,想留住这个秘密,儿子出生后却被姐姐玉米扔了,因为玉米生的是女儿…
玉米,玉秀,玉秧不同的故事都体现了权利和性对于女性命运的影响,玉米玉秀的爱情让人唏嘘感叹,人为了追求尊严而生活,有时候是想踩着自己的尊严一步一步踏上另一种尊严的高峰,最终却并不那么快乐。故事里的女性是卑微的也是悲剧的,她们需要依靠男性才能实现自己的所谓的价值,没有这种依附她们就算再有能力长得再漂亮也不过是一具空壳。玉米持家并不是她多么独立能干的体现,而是“女人活着为了什么?还不就是持家。一个女人如果连持家的权利都不要了,绝对是一只臭鸡蛋,彻底地散了黄了”我不禁觉得可怕。故事里有些女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被重视,什么‘裕贵家的’‘有庆家的’诸如此类,体现了男性就是一切权利的持有者和享受者,而女性只能在男性的的余晖中苟且生活,女性的命运总是不可控的。
相对于玉米玉秀来说,玉秧始终是最平凡的,却更容易让我们感受青春期的孤独与躁动,一种隐秘的特有的情感在青春期的心中疯狂滋长,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
但是我读玉秀玉秧这两个故事是却觉得结尾有一种草草了结的感觉,还想看故事怎么发展,我饶有兴味,作者却笔墨已尽。总的说来, 我还是很喜欢毕飞宇的文字与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