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断舍离 读后感(3)篇

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
新版《断舍离》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累积销量超400万册畅销书“断舍离”书系集大成之作,修订50%以上内容重新解读帮助读者重拾轻盈人生的生活哲学。理论+实践全面升级,了解断舍离先读这一本!风靡全球的“断舍离”概念已经在15个国家出版几十种图书,多次获得流行语大奖提名。但是总是被人当做只是物品的整理方法,实在是有点可惜,断舍离的内涵远不止这些。所谓断舍离是“出”的美学,不仅是家里的物品,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和被父母强加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分离和舍弃,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慢慢的一些“奇迹”会发生,人生因而发生巨大改变。这本书适合还未听过、听过但不太明白的断舍离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仅仅停留在物品整理的断舍离践行者再次复习了解断舍离更深层次的意义,螺旋上升式地促进改变人生才是断舍离的终极目的。
断舍离 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是教导性实用型书籍。出发点是好的,明明在提倡极简且有品质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再精简一下吧,前大半部分完全是换了100种修辞手法赘述同一个观点……

总结就是,不要留恋过去或担忧未来,只关注现在,留下和购买自己当下需要和喜爱的东西。

我觉得这句话不但对物,也可以对事、对人。在充满碎片信息的时代,也应该更关注当下,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和已知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跟吃垃圾食品一样去了解没有用的东西和肤浅的人,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最后是一小部分方法论。

  •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目的选择要收拾的地方,扔掉100%不要的东西,再取舍选择剩下的物品,选择丢掉、回收,或移动到别的地方。最后只有有用的东西才能留下来。
  • 所有物品在收拾前都应该粗略地分三大类,可以根据需要再细分,不断重复三分法,不同种类的东西不能混在一起。
  • 看不见的空间(例如衣柜、抽屉等),放7成,这样打开看到随时都会有想收拾的欲望。看得见的空间(书架、碗柜等),为了美观放5成。最后装饰性、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 减化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尽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 把物品立起来竖着排列摆放,实在不行就卷起来,这样会更便于选择。

最后,尽量让生活里只有精挑细选过的东西。对物品的决断和选择,其实也影响着自我形象。用着昂贵奢华的东西,自然而然也会努力成为配得上它的人了。

断舍离 读后感 第(2)篇

PR020《断舍离》:与其说收纳,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适用于身体、生活和精神各个层面,强调把重心放在“我”、“当下”、“需要且舒服”上,放下对物品的“执念”,采取“断”、“舍”、“离”的行动,扔掉“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实现从整理物品到内心再到自己的人生,这其中蕴含的更是一种内在的人生智慧。

“断舍离”的含义:

  •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 “离”——物品出现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断舍离”的基本原则:

  • “三分法”原则,纵观全局,由大项到小项逐步分类,避免一下子就进入到细致分类;
  •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看不得见的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空间只能放满“五成”,给别人看的空间只能放满”一成“,培养出”永远都只用最好的五件的东西的最棒的自己“,提升品味;
  • “一个动作“原则:取用时没有多余动作;
  • ”三自“原则:让物品能够”自立“,可以“自由”选择,让物品能够“自在”听话;
  • “每次主义”,知足,不囤货

断舍离 读后感 第(3)篇

此书有些被过誉(个人观点)n全书是我们常见的畅销励志书套路:n我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无数的人通过我的观点对生活做出改变,然后走上了人生巅峰。每一章都充斥着这种匿名的案例。当然书的理念是很好的:不要总是积攒垃圾,把家里没用的、破了坏了的、看不顺眼的、看着顺眼却多余的......各种东西都扔干净,你的生活会焕然一新,甚至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这一理念值不值得花这么多篇章去反复说呢?值得思考一下。而且,与其不断的讲扔东西、精简生活、学会放手有多厉害,不如花点时间去培养一下审美意识?n意识提高了,自然就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取舍,房间也会干净整洁,人也会精神焕发。所以畅销书,尤其是励志畅销书,是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的。当然对于审美意识薄弱,没有接触过这种理念的人来说,看一看也无可厚非。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前所未有的新理念。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n个人拙见,仅作私人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