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读了达利欧的《原则》,受益匪浅,深深被作者的做事的原则和创业投资能力打动,前几天对《原则》也写了两篇书评,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到我的书评去看看,也许会有新的体会。这次读完他的新书《债务危机》,本书仍然给我以重要的启发。概而言之,要点有六。
第一,内在规律。债务危机的起源和演变具有内在规律。达利欧将债务危机划分为7个阶段:早期、泡沫、顶部、萧条、和谐的去杠杆化、“推绳子”、正常化。更简洁的划分可以是4个阶段:泡沫形成、泡沫破灭、萧条和衰退、趋于正常。金德尔伯格的名著《疯狂、惊恐和崩溃》将金融危机分为5个阶段。各种划分大同小异,内在规律完全一致。债务危机的每个阶段皆有非常显著的特征性事实,皆能以精确数量指标来计算和衡量。《债务危机》的重要贡献就是以大量事实和案例描述了危机每个阶段的显著特点。
第二,信贷扩张。决定债务危机内在规律和运行周期的一个亘古不变的力量就是金融创新和信贷扩张。金融创新和信贷扩张恰如魔幻妙法,变化无穷。20世纪20年代华尔街的股市泡沫源自为股市融资的通知贷款;80年代日本的资产泡沫源自各种形态的高杠杆融资和资产抵押融资;20年代德国的泡沫经济和9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泡沫经济源自投机热钱催生的信贷扩张;2002—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源自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和影子银行扩张;2010年的欧债危机源自虚假主权信用评估所刺激的投机热钱、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2015年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源自所谓场外配资和影子银行;如此等等,毫无例外。信贷扩张永远是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债务疯狂扩张、最终引发债务危机的总根源。千奇百怪的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正是《债务危机》所着重阐释的主题。拜读此书,不禁令人仰天长叹: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第三,左右为难。然而,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或信贷规模的央行难道就不能有效控制信贷扩张以避免债务泡沫和危机吗?这是过去数十年围绕货币理论和中央银行功能反复辩论的重要课题,答案是:央行总是左右为难。左右为难导致决策失误或错失良机。
第四,细节魔鬼。为什么债务危机往往都会演变为经济停滞和萧条?为什么政府和央行不能及时挽救债务危机以避免经济停滞和萧条?此问题的答案可谓一言难尽。央行遏制债务增长和资产泡沫左右为难,政府和央行在挽救和处理债务危机时亦往往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原因则纷繁复杂。譬如,经济政策理论往往制约政府和央行采取及时和果断的政策行动。
第五,人性贪婪。阅读本书时,我总是想起物理学大师牛顿的名言:“我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算不出人性的贪婪。”表面看起来,债务危机的根源是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最深刻的根源则是人性的贪婪。人们总是会忘记过去惨痛的教训。每当债务危机逐渐平息,经济金融形势趋稳,资产价格开始上涨(无论股票还是房地产),人性内在的贪婪就重新开始酝酿疯狂。人们开始预期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开始大规模运用杠杆融资,各种稀奇古怪的金融创新开始快速涌现,借款人和贷款人很快都陷入狂热和非理性的预期和投机之中,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危机又开始了。
第六,永无止境。那么,人类有没有希望摆脱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答案是:没有。各种形态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将永远伴随着人类的经济金融生活,永无止境,永无宁日。我们唯一能够希望的是:随着人们对债务危机内在机理的认识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发明出越来越多的货币信贷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或许我们能够缓解债务危机所造成的灾难性冲击,避免债务危机引发20世纪30年代那样世界性的大萧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种债务率或杠杆率并没有实质性降低,去杠杆似乎永远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预测,下一次全球性债务危机何时爆发!
尽管如此,《债务危机》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读,最起码能够刺激我们对经济的认知和探索投资智慧的兴趣,对我们深入理解当今世界的债务周期和债务危机亦大有裨益。
债务危机 读后感 第(2)篇瑞·达利欧的新书《债务危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一睹为快,值得高度重视。我认为理由有三。
其一,达利欧是举世知名的传奇投资大师,他创办和管理的桥水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数十年的投资实践,达利欧亲身经历了其间世界上大大小小无数次债务危机,而且多次巧妙利用危机机会赚取暴利。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对债务周期和债务危机过程里各种细节的精准分析,让他多次“化险为夷”。因此,达利欧对债务危机的研究和认识绝非一般学者的“纸上谈兵”,也不是一般监管者的“事后警醒”,而是关乎他自身投资生死存亡的大事,其研究视角和结论自然独树一帜,别有天地。
其二,《债务危机》是他数十年投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其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厚重非普通研究者可比。
其三,《债务危机》在研究方法上颇具特色,堪称理论和实证结合的范例。该书首先系统阐述其“债务大周期模型”,随后以人类历史上三次最重大的债务危机为案例来验证理论。每一个案例都充满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数据、图表和精彩细节。即使是对三次重大债务危机有深入研究的人士,仍然可以从《债务危机》中获得新的启示。
此外,达利欧的债务大周期模型有两个重要贡献。其一,他明确区分且深入阐释了两种不同的债务周期:通胀性债务周期和通缩性债务周期。两者的本质区分取决于债务是“以本币计价的债务”还是“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以本币计价的债务累积所导致的债务危机往往是通缩性债务危机;以外币计价的债务累积所导致的债务危机往往是通胀性债务危机。两种债务危机的根源和形成机理有很大差别,挽救或处理两种债务危机的办法更有天壤之别。达利欧对两种债务危机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深入细致理解各种债务周期和危机的演变过程。
其二,他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债务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清楚地阐述了债务周期各个阶段的各种特征指标和特征性事件。其他研究者也都有对债务危机各个阶段的详尽描述(如金德尔伯格、伯南克、艾肯格林、明斯基等),但是达利欧的周期阶段划分更为细致和准确,各项特征指标和事件更加具有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
《债务危机》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案例分析和理论验证部分。他选择了20世纪以来人类所经历的三次最重大的债务危机案例来验证其债务大周期模型,这三次债务危机都对世界金融、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是一战之后德国所经历的债务危机;第二次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之后美国和全世界经历的债务危机和大萧条;第三次是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所触发的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
债务危机 读后感 第(3)篇对金融危机的系统性范式有很详细的分析和总结,2018年的中国,企业杠杆率高、居民杠杆率离100%也不远,贸易战去杠杆外忧内患,货币外部压力不让贬、内有高房价泡沫待消化。
a) 案例1:1920-1928年魏玛德国超级通胀型萧条周期,货币单月最高贬值300%,持续数年,货币作为保值工具信用坍塌,源于一战后政府外债压力,印钞机停不下来,居民不敢有任何存款,最佳的保值工具是货物和黄金,萧条初期零售和制造业甚至有过热的倾向,政府的5%利息的战争债从一开始的超额认购到最后两年认购不足。
b) 案例2:1930s的通缩型萧条的美国,从过热经济到加息周期利率曲线倒挂后开启大幅下跌周期,先是欧洲经济危机拖累,后来日本、东亚和欧洲被拖进二战的漩涡,股市37年花了三年刚恢复到高位一年内又下跌50%。
c) 案例3:07年美国低利率后的地产危机,地产从06年底就出现问题了,汽车销售从08年初几个点负增长到年底-30%负增长,零售从08年初个位数负增长到年底-8%负增长,估值08年初才见顶。00-02年美国花了三年科技股泡沫调整才见底,为了救第一个泡沫低利率的小周期五年见顶,花了6个季度才调整到位。07年的顶是以利率倒挂开始的。这波小周期里死的最惨的就是最早因为看空地产过早看空股市的,和过早抄底的。09年3月份指数直接回到02年的低点,惨不忍睹。08年初危机引爆到09年初触底,美元指数是一直飙升的,因为从新兴市场回流的资金对美元的需求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