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3)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 第(1)篇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主线讲述的是关于三个半人的故事,即达萨、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以及他的女人们。关系是:达萨和乌尔比诺医生是夫妻,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达萨与阿里萨是少年时期的初恋关系,后来达萨抛弃了阿里萨,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则终生未婚,在半个世纪的不同阶段中与无数的女人保持情人关系,心里仍然最爱达萨,等待着她丈夫先死去,然后再与达萨在一起。 

  乌尔比诺医生真的就先去世了,随后阿里萨又经过一番追求,最终达萨和阿里萨这两个年逾七十岁的老人终于在一起,在那个霍乱肆虐的年代,抛却世俗的不解,伴着那“一生一世”的承诺,驶向浪漫的大海。用网络语言翻译一下就是:乌鸦嘴属性男屌丝大器晚成逆袭迎娶老年白富美的励志故事。 

   在爱情中,大概最动人的就是“一见付终生”的纯度了吧。这里的“一见”应该是当你把那个人放在心里的那一刻起。我们或许会怀疑,“一辈子”这样的话,它的分量是否会因为从一个尚且年轻的嘴里说出,而更轻或是更重。这本爱情小说刚好可以为相信爱情纯度的人提供一处寄托,即当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你不要把爱情看得太重时,你仍然确信它可以贯穿一生。 

   也有人质疑,堕落中究竟有没有爱情。阿里萨身边从来不少女人,这是否稀释了他对达萨的爱的纯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理解阿里萨的是,在这份没有义务的爱情面前他没有退缩,他也曾在深夜以自己的方式在内心里无数次和她告别,却也终究没能真正放下。正因为相信爱情,才会一次次即便要忍受心里上的痛苦、思想上的煎熬,仍旧对达萨情有独钟,才会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能够遇到这样一个人是多么来之不易,才会觉得让这只有一次的生命如此度过也是值得。正如《战狼2》中的一句话:冲上去被打死很容易,难的是背负着内疚和使命感继续活下去。阿里萨的了不起不是他一辈子守身如玉,而是即便灯红酒绿,仍旧不忘初心。无论他此刻拥有什么,他都在时刻准备着,只要到了那个命运中的时刻——乌尔比诺去世,达萨身边没了依靠——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来到她身边。我相信在他接触的那么多女人中也有他短暂爱过的,只不过他始终都在心里给达萨留了一个空间,设了一道防护,即便长年累月的诱惑向它进攻,他仍能守住,而当她愿意进来时,整个心就再一次属于她。 

 爱情不是唯一的,唯一的不过是他的选择。 

   乌尔比诺医生同样也是让人敬佩的人,他在更长的岁月里为达萨带来了幸福。正是在他与达萨那琐碎甚至不时充满争吵的一生中,让人觉得平凡的生活因爱而有滋有味儿,即便那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越来越能够体会到,最动听的情话从来不是最华丽丽的语言,而总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一句。那一句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两个人都懂。读他们在生活中的爱情,让人羡慕的忍不住会笑。

  很喜欢这样的爱情小说,一个信念贯彻到底。经典就是经典,无论是语言还是感情都能刚好击中你的内心。而那种第一页碰面就接吻,第二页写上床,第三页写分手,第四页写情杀这种高速度、快节奏的东西就让人难以忍受。

  如今我们都在渴望爱的同时又渴望自由,都在骄傲的宣称自我意识的觉醒,那种骄傲就好像前人的意识所经历的都不是人所经历的一样。其实无论是霍乱时期还是黄金年代,你愿不愿意或是有没有勇气像阿里萨一样,在心里开出一片永留地给一个人,应该是能否体会到爱情的关键吧。

   阿里萨的爱情,处于霍乱时期,经历了霍乱时期,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一个位置,半个世纪,用那剩下的“一生一世”,陪达萨在霍乱中继续跳舞。(此处“跳舞”指最后俩人出游时曾在那艘挂着霍乱标志的船上跳舞,也借用尼采那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 第(2)篇

爱情和腰间盘突出一样是个永恒的话题,并且总能让你痛不欲生。少年时的爱情总是热烈又不懂得节制,恨不得一口气把一辈子过完,就像碳酸饮料一样,小时候喝的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泡在里面畅饮,但后来你发现这玩意儿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它含糖量极高,喝多了不仅腻,还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当费尔明娜意识到这段爱情可能没什么营养的时候,非常绝决的把阿里萨从生活中抹去了,她可不想跟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过一辈子“寒碜”生活,然后变成一个又穷又丑的老太婆。所以你看啊,爱情永远是自私的。当你前面看到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纯洁、那么热烈,你感觉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将他们分开的时候,结果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就让他们分开了。马尔克斯把爱情比作一场霍乱,当它降临到阿里萨头上时,他寝室难安,腹泻,吐绿水,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甚至常常昏厥。可爱情同时又成为了他的灯塔,他的生命之光,正是靠着对费尔明娜的日日思念,他维持奋斗了五十年,比盖茨比幸运的是,他的解药最终降临,但也就像烟花一样只有那么一瞬间。与情丝遍野的阿里萨相比,乌尔比诺则明显不同,你可别忘了他是医生,是治霍乱的一把好手,也正是他,把费尔明娜从爱情的理想主义中解救出来。马尔克斯这样描写他与费尔明娜之间的感情:“在这个一直谈到天亮的夜晚,他们什么都谈,就是没有谈到爱,永远也不会谈到它的。但是从以后的情况看,在这方面两个人谁也没有搞错过。”乌尔比诺也许对爱情根本一窍不通,但不管你承不承认,他才是和费尔明娜安安稳稳走过五十个年头的人。没有浪漫,没有激情,甚至没有了解,他们更多的只是在表演和谐。而对于费尔明娜抱有狂热的爱的阿里萨,不正在过着那种淫乱无度的生活吗?n也许费尔明娜代表着爱情存在的两种形式,平淡没有太多美好但能够安安稳稳攥在手里,还是热烈短暂只存在于飘渺的虚幻里。有一天我在《百年孤独》的扉页读到了这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我终于释然了,越美好的爱情,越是令人痛苦。这句话也让我对幸福的降临变得谨慎而小心,我害怕它如捕鼠器上的奶酪,在你愉快享用的时候,不知不觉将你套牢。你要问我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知道,毕竟它们都在费尔明娜身上真实的发生了,所以你还要不要选择染上一场霍乱?n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 第(3)篇

实在是听不下所谓的评书,也或者是宁可自己读原著,终于买下了这本马尔克斯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也读了那更出名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耗时一个多星期,把这本401页的《霍乱》看完了,全文只讲了围绕乌尔比诺医生、弗洛伦蒂诺、费尔明娜三人讲述了有关爱情的故事,马尔克斯似乎很擅长写历史跨度很长的小说?本书亦是如此,读来不可避免的觉得有种不可名状的沧桑感,或许年少的我们对于衰老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不知道自己老了是个什么模样....[糗大了]此书纯粹就讲爱情,真爱有多少种可能?灵魂之爱跟肉欲之爱哪一个更高贵?他讲了很多种类型,与我的预期相比有点低了,但比起百年孤独这本书带给我的实则是更多的,不过读完我对真爱该是什么样子越发没得谱了,[糗大了]我又不想好好写读后感了,就这样吧~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