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读书读到快乐的地方我就笑,读到悲伤的地方我就哭。只知道海子卧轨自杀,却不知道为什么,怀着好奇心来读海子传记。开篇和结尾处,掩盖不止悲伤的情绪,一个乡村出生的天才,给家庭带来了希望,15岁考取北大,四次爱情经历也让他尝到痛苦的滋味,太阳诗篇的完结好像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么简单的愿望与卧轨自杀相比,显得这个世界更没有善待他。
“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我以前的遗书全部作废”更让人觉得世界愧对了海子。
他就这样走了,留下了断裂的《太阳》诗剧。
有时候真的想让另一个空间存在轮回。这样,曹雪芹剩下的那半部《红楼梦》就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萧红生命最后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 ‘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这样也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读后感400字 第(2)篇曾问过小西瓜是否知道海子,还对她说海子是位诗人,最后在铁轨上自杀了,小西瓜听了不以为然,“我对这种人无感”,她近乎冷漠地说到。于是乎我知道已没有与她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了。诗人或者说天才的自杀,我们是很难理解的,如梵高亦或是海子,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正因为我们不是天才,未曾到达过他们到达的高度,所以我不敢妄言说他们自杀的行为对错与否。表观上看,一个人去选择自杀,多少有点太不负责任和愚蠢,毕竟那句话不是说嘛“活着,是一个人痛苦,死去,是一群人痛苦”。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正常人是没有那个勇气去做的。然而他们本就不是正常人,我们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揣测他们的想法,海子能选择死亡,从另外一面来说,最起码他是“勇敢”的。一个自尊心和理想感很强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作品、灵魂与灵感的尊严。他,是孤独的,孤独得别无选择而又有选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读后感400字 第(3)篇不疯魔,不成活。读完海子之后的第一感觉,大抵应是如此了。他的一生,是用生命浇灌的一首壮丽悲惋的诗,这诗,成就了诗人海子,也毁灭了凡人查海生。自他孑然一身躺在冰冷铁轨上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从此与太阳和诗歌融为一体,成为了精神世界里的神。1982到1989,短短七年。七年与诗歌狂热共舞,七年将灵魂刺入骨髓,七年用生命为太阳高歌,七年,倾尽了无限的生命力,注定了必死的结局。这结局无关幸福和哀伤,只关乎挣扎和自由。于他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是孤独生命之中最后的跃动。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活法能够支撑那颗硕大而沉重的灵魂?n当生命的悲痛酿成一个个用血写成的字,当字写成的诗不断幻化为他生命里的宿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究竟是一段悲剧的结局,还是另一段幸福的序曲?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