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就真的是多少回都不够了,红楼梦是我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十二年了已经,如今那本书已经很旧了,但是每次读都觉得是再重新认识她。
坚持了半年,每看完一本书都写一篇读后感,但这个读完好几天,不知道写什么了,可写的太多,已经无从下手了。
温故而知新,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得有段时间,觉得黛玉有点烦,整天哭哭啼啼,现在觉得开始理解她了。其实,她爱使小性子也是在不明宝玉的心之前,自从明了之后再也没闹过,对她再也不喜欢不起来了。
红楼原稿后四十回遗失真是人生一大憾事,高续的八十回往后,对贾政的洗白,对权贵的迎合,除了功名就是利禄,叙事也很繁琐,而且续作里的宝钗完全可有可无了,哪里还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晶莹雪,续作里的林妹妹也没有那么空灵。当然可取之处还是有很多,比如双玉听琴那段就很好,黛玉焚稿断痴情也总是让人看的痛苦不已。
以后每年温故一回。
红楼梦读后感 第(2)篇初看红楼梦的时候,真心看不下去,但越读越有味,印象中的红楼梦就是教科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章节,如果没有从头开始读,仅凭教科书中的章节描述,你会觉得红楼梦就是一部华丽描述的著作n如果刚开始读红楼梦前面章节,你又会觉得这是本太平述的著作,请坚持下去,看到抄检大观园时澎湃,晴雯不甘去世的伤心,宝玉拜别父亲的时候,都是我久久不能放下的时刻。相比于曹公各种铺垫的描述,大篇幅描写晴雯去世后宝玉的心情变化,后续高公写黛玉和凤姐的死太过简单,这让我觉得不太好的点。金陵十二钗正册喜欢探春,精明能干又决断,黛玉的不幸虽有当时社会的原因,太自身过的太自卑娇柔^_^,宝钗虽然很会处事有博学聪慧,太过典型的封建女子思想,凤姐能说会道但太泼辣狠心了n副钗喜欢平儿,不弄权仗势欺人,心地善良,本能地同情那些和她地位相仿或更低的n不过嘛在著作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n听说每个年龄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知道以后再去读会是什么感受n
红楼梦读后感 第(3)篇千古凝炼成佳作,红楼痴梦众人说!中国文学著作中的文化瑰宝,即诗即词即文章,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形象,连丫鬟仆人都很有特点。
没有超级喜欢的人物,每个人的命运都各不相同,心疼林黛玉,她的疾苦浇灌的眼泪,才情很高,诗写的很好,与薛宝钗不相上下,和贾宝玉的感情很可以没有想象之中那样结婚,抑郁而亡。薛宝钗体面大方却又冰冷疏远,知性善良,才情横溢。凤姐呢,泼辣洒脱,毒辣辣的小媳妇,在贾府里撑起一片天,未语先笑的活泼,讨得贾母很是欢喜。她挑逗她的追求者,害的人家半夜三更冻出病来,后又唆使下人扣了人一头粪;她醋意大发专治尤二姐,搞得团团热闹,满府不宁静。史湘云坦率,四春各不相同的命运,从始至终一直出现的丫头袭人,因为角色重要而特殊,也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贾府兴衰的演变,人物从开始的众变到后来的零星散散。演绎的是一场红楼大梦,也是生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过梦里有生活,生活里有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