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太他妈爽了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不应该是被人谈及时有隐秘的窃笑的“情色小说”。
它直面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所会面临的困境。即:当本能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尖锐冲突,当灵与肉分离时,我们究竟应该倾向于谁?前者的虚伪,后者的堕落,从古至今,文明一直在寻求折中的路线,但问题是,任何调和,最终都是虚伪的,都会以秩序为借口,对人性进行压迫与裁剪,然而这被塑造的自我,还是真我吗?
整部小说都充满了生命力,一种原始的蓬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与文中的“工业社会文明”对抗。文明与野蛮,是天生的敌人,当我们洞察到生命冲动中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力,将对社会组织造成伤害时,我们便建立起了文明,但文明的本质,却是自我的退行,当这种退行最终使精神上的自我阉割变成自觉自愿时,那么,这样的文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有意思的是书里第九章有一段是作家们在讨论一本书,说的内容像极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终极的文明,多么让人恐惧。为了社会稳定而改造人的思想,不用思考,痛苦就有政府发放的吗啡,最后野蛮人跟文明世界首领谈话时喊道:“给我痛苦!”就像唐妮对守园人说“给我肉体”。
真和假的对抗。
这几乎是所有经典作品都会讨论的主题。劳伦斯没有残忍得将这种对抗设置到极端,因此我们只是感受到唐妮和守园人的痛苦,却并没觉得是摆不脱的宿命般的绝望,更不论结尾还是充满希望。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康妮在守园人的木屋里,外面大雨笔直倾注,康妮突然站起来,脱光衣服,高举双臂,跑进雨中,她向着大雨挺起胸脯,边跑边舞,雨打在她的腰肢上,晶莹闪动。那是一副跑着、颤着的女性美丽胴体
。这让我想起人文主义里的一句口号,人啊,你是万物的精灵……
多么美好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1000字 第(2)篇看了电影又回来大致的看了看书,电影与书有少许不同。如果克里夫是健康的他们之间应该是让人羡慕的伴侣,可惜世事无常。康妮作为一个女人一个青春有欲求的个体而言,她是不幸运的。她还年轻,柏拉图式的婚姻不适合她。她压抑自己守在克里夫身边是对克里夫的一种安慰,同时也是对她自己的摧残。坚守婚姻的牢笼里,她活在了欲望的地狱里,跳出婚姻的束缚,她在外人眼里活在了道德的地狱里。所幸,康妮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婚外情让自己生活在地狱里,起码她感受到了爱情与温情。在康妮眼里也没有克里夫所憎恶的下等人,康妮是跨越阶级歧视的女性。抛开道德的枷锁,她也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人,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康妮的故事发生在了你我的身上,请问你会如何选择呢?是27岁开始清心寡欲柏拉图,还是另有新的开始?不管如何,这种结果都不是人们所想要的,只能说世事无常,木有对错。克里夫,不想对他过多评价,这本书的矛盾点主要是集中在康妮身上。克里夫呢,只能说他不幸了。其实对他而言,应该对康妮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毕竟康妮也是无辜的。克里夫是不是应该默许康妮的行为呢?对于克里夫而言,康妮的存在就是让他痛苦不堪,不论是否默许,克里夫都是忧伤的,人的感情都是有占有欲。他们是不是应该离婚呢?或者还有更加折中的办法?其实,克里夫应该再大度那么一点点。如果你是康妮,你会怎么做呢?n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1000字 第(3)篇纯爱不纯,色情不色。
这是我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时候的感想,看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唐妮和密勒斯之间,是肉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也是灵魂之间的不停碰撞。
全书围绕贪婪、物质的社会环境,而这两位主人公都对这样的社会嗤之以鼻,希望遗世独立,渴望得到不同的人情体验。是清高也好,自大也罢,终究是与社会格格不入。而自然也就使得两人愈发惺惺相惜。
提到爱,克里夫对唐妮的是一种相敬如宾,是需要,是占有。在女人母爱泛滥的时候,会很吃这一套,正如最开始的唐妮,她觉得照顾克里夫她义不容辞。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虚假的需要,开始渴望真正亲密无间的爱,而密勒斯刚巧给了她灵魂交融的体验。
就我个人而言,在两个人的感情中,密勒斯可能爱的更加认真,更加理智。而唐妮只是在追求这种感觉,只不过碰巧这个人是密勒斯而已。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两个人都在对彼此的爱的滋养下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自我正是人们都执着于探索的东西。
总之,名著终究还是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