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人生困难重重,日子像乌云一样暗淡;有时候,人生平步青云,日子又充满了阳光。
每个人面对不同的日子会有不同的过法。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千篇一律,有些人的日子过得精彩纷呈;有些人把日子过得像一滩泥,也有些人把日子过成了“诗”。
有人说,一个人怎么过一天,就大概能够推断出这个人会怎么过一年,这句话不无道理,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随着惯性驱动的,想了解他的工作状态,就去考察他在职场中一天的表现;想要了解这个人的生活习性,就去看看他是如何度过周末的。
生活,生活,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更重要的还是怎么去“活”。
选对了“活法”,生活本身也许仍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但会生出很多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人既能够在顺境中享受人间欢乐,又同时能够苦中作乐,泪中带笑,忙里偷闲,不断修炼后,最终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自得其乐。
我们总是讲生活美学,那生活美学中的“美”到底从哪里来呢?松浦弥太郎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倒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模板。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日本最富浪漫主义的生活美学家,他既创办了自己的独立书店,还是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他的职业正贴合了他对生活的兴趣,那就是专注于研究、体味生活本身。
读他的书,像是喝茶,淡淡的,初尝没什么味道,但过不久,嘴角似乎能感受到淡淡清甜。
松浦弥太郎的书既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条条框框的人生指南。他所写的一切生活原则,都来自于他真实的生活,来自他稳定长久的亲身实践,这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中年大叔,内心里装着的却是对生活满满的情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生活哲学,那就是“诚实、亲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用心过生活,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首先就是对生活充满好奇心。说到好奇心,孩子是最富有好奇心的,他们像是随身携带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移动硬盘,走到哪儿都带着疑问,所以他们的世界每天都是陌生的,但同时也是新鲜的。
松浦弥太郎说:“在看不见的地方也保持天真——这就是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这里的“看不见的地方”并不是说真的看不见,而更多的是“明明看到了却像没看见一样”。
很多人会觉得生活无聊,生活本身并不无聊,只是思想和灵魂失去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整个人变得毫无生气,眼睛缺少了光亮,缺少了发现,身体的感官系统缺少了灵敏的触动性。
当我们看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源泉都来自生活,街道、城市、墙壁、光影、集市、人流、茶馆等等,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经过他们艺术化的思考和加工,都显得浓墨重彩,光彩熠熠。
只要一个人的心是灵动的,那么他对生活的热情就将是持久不灭的,这种热情体现到现实中,就是对手头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
人们的好奇心到底是怎么磨损的呢?跟人们固化的思维方式,失调的生活节奏,以及身上所承担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在结婚之后,更容易失去天真和好奇心,因为结婚之后,要面对婆媳关系、要供养房贷车贷、要养育孩子、还要精心维持和爱人的关系,各种繁琐之事都让人难以抽出闲暇时间,去顾及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还有工作上的压力、社会整体的快节奏导致的焦虑和担忧,都会让人失去品味生活的雅兴。
读松浦弥太郎的书,会感觉他是一个自我组织力极好的人,他善于把控生活的节奏,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无论工作多少劳累,无论家务事多么琐碎,他的“生活之牌”都打的很好,而这跟他多年良好的微习惯分不开。
这就是“用心生活”的第二点,用良好的微习惯来维持生活有益的运转。松浦弥太郎有一个“自我改造”计划,所谓的“自我改造”就是要求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学习或者尝试一个新东西,比如可以学习吉他、跳舞、跑马拉松、画画等等。
人们时不时还是要回顾一下过去的。比如今年相比去年,这个月相比上个月,学到了哪些新技能?如果没有,那就要提醒自己,安排一些“自我改造”计划了。
松浦弥太郎的微习惯很多,比如每天打扫卫生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干净,每天通过触摸物品来保持对触觉的灵敏度,每天会早起一个小时来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每天会写待办清单,会定期对家里的物品进行断舍离,会定期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来更好地端详自己、了解自己,会定期冥想等等。
倘若把所有的这些微习惯加起来,那么即使生活中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也会因为这些良好的微习惯,而让心态有所平和。
这就是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哲学,既不高大上,也不新颖别致,看起来反而简单质朴,但又十分接地气,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幸福,他也以一种超凡的耐力坚守着这份生活美学的信仰。
最后一个法则是活在当下,把控好生活的节奏。活在当下,就是活在“此时此刻”,既不沉溺于过去的烦心事,也不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担惊受怕,只有现在,只享受现在,事实上,如果把每一刻的“现在”过好了,“未来”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你急匆匆地想要奔赴未来,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未来固然重要,但未来是虚幻的,人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的,只有此时此刻真实的幸福。
除了活在当下,生活的节奏也至关重要。人们感到不幸福,很多时候都是生活的节奏出了问题。
比如你的基本节奏是像拖拉机那样的行进速度,但是你却觊觎开轿车的速度,于是你以开拖拉机的速度去追轿车的速度,那当然累了,最后筋疲力尽,拖拉机说不定也会“解体”。
人们身上的焦虑、内心的冲突,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参照物,和以别人为对象的参照物产生了矛盾。
自己想要放弃自己本来的节奏、本来的需要,而去迎合对方、迎合社会的节奏,能够追得上固然是好,过了度,那生活就产生了问题。
松浦弥太郎对工作、对生活都严格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比如工作上他遵守“一二三”的节奏,也就是所有的人物只拆解成三期来完成,三期完不成,就再重新拆解。
比如有的人能够一心多用,一周完成好几个项目,而有些人一周只能完成一个项目。
不因他人、外界的影响而打乱自己的节奏,往往能够有更好的专注力,否则总是关注别人的状态、把别人的节奏当做自己的生活节奏,就很容易方寸大乱,也无法真正享受“当下”。
生活节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决定改变了,就要循序渐进,以免到时候烦心倦目。
松浦弥太郎的口号“今天用心也要过生活”,从小处着眼,从生活本身出发,他追求“诗”样的有情调的生活艺术,却并不追求“远方”,因为幸福从来就不在远方,幸福就在脚下,只需要换一个心境,换一种生活态度,用微小持续的行动,去锁住这份稳稳的幸福。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后感400字 第(2)篇一天之中只要累积无数微小的喜悦,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幸福。只要这样的日子持续到来,人生在世就乐趣无穷。
生活上的小小哲学,做好自己就好了,同时注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将闹钟的设定时间提早一小时吧。早晨的一小时,珍贵如金。○花上一小时,品尝用心烹调的早餐,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多留点时间给自己,才能找到自己,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哈哈哈……
不管多小的事都没关系,每天调整一次新尝试。
○年纪越大,越要鼓起勇气挑战新事物。
不管是20出头的年纪,还是步入中年或者老年,都不允许自己随心所欲,不允许放弃挑战,这才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永远年轻,热泪盈眶的确不容易,可也有人做到了啊
除了“谢谢”这句话,也一起附上小礼物吧。○与人一起分享害羞和犹豫之后的“喜悦”吧。
get 到新技能,好好学习,实践出真知
如果是三人以上的聚会,我便尽可能不去参加。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人活着的基本条件。依赖淡薄的表面关系过日子,不是比一个人独处更寂寞吗?
容易失去自我,所以我坚持我所做的一切,尽管看起来有那么点固执,不合群,但是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的������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读后感400字 第(3)篇是鸡汤文无疑,但是把鸡汤写得很真诚,“啊,这个人,是真的想教会我们好好生活的方法呀”读完会有这样的感觉。
之前读过几本所谓的畅销鸡汤文,然而通篇下来居然有种不服气感,有些人不是在尝试教授、讲述,反而侧重在我如何做到,我如何厉害,有种浮于表面触手难及感。
在这样的层面上,实在是很好的一段读书体验。里面的建议,很多都听过无数遍,但读来不觉冗杂,就好像多喝水这种话一样,多听几遍也无妨啊。
从小细节上,一朵花,一块香薰,一方好的手帕,合适的鞋子,把钱花到健康舒服的地方,读读书,把多余的东西丢掉,学会做人生减法,每半年像个会计一样做财务收支决算,准备个大盒子,里面装满自己未知的东西,在墙上贴满“自我改造”计划清单,否定自己,然后去发现全新的自己。
所以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正如松浦先生的后记一样,今天也要用心生活,然后在今天的尾巴上,以等不及到明天的心情去跟自己说晚安。
“没有成长也没关系,只希望常保新奇。”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