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000字(3)篇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本书将向你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部分经典代表作品!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二十世纪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可是有几个大师却显得很另类,小学学历成为大学教授,现在以论文、海外留学经历、本硕博重点大学为要求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如此看来,真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金克木,沈从文就是这样的大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金克木经陈世骧力荐成为“燕园四老”之一的大教授,沈从文经胡适赏识一跃龙门,更有意思的是而且胡适还帮他获得美满的爱情。莫言之前,中国作家有几次离诺奖很近,鲁迅婉拒诺奖,老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含恨而死错过诺奖,沈从文同样没熬过时间而与之失之交臂;可是仔细想想,鲁迅的经典作品自不必说,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也都看过,确实实至名归,可是沈从文好像除了一部《边城》世人便没啥印象了;但是,就像玛格丽特·米切尔只凭一部《飘》便可以名留青史,对于文学不是以数量来作为评价标准的,真正的好东西有一个就够了,而且文学是很有人情味的,只要你曾写过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你就算成功了,而且即使今后碌碌无为你依旧成功,不是企业家的成功可以比拟,即使成功的企业家也要随时又失败的风险;所以,仅凭一部《边城》沈从文也是配此殊荣。今天是端午,我的童年记忆中几乎是没有端午节的,现在更向往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端午,古香古色,自然淳朴,令习惯于都市生活的现代人心驰神往,翠翠和大老、二老的故事相似一个悲剧,可是爱情里没有悲剧,只是天公不作美,阴差阳错惹的众人当局者迷,最后二老愤然出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是我知道他的心一直在这里,只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灵魂,所以迟迟不肯归来。想起一首诗挺适合: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现在的人,技法都很纯熟,全是套路。什么时候写景,怎么转入情节,怎么埋伏笔,怎么造悬念,怎么刻画细节,都信手拈来。却显得做作矫情。

这会讲故事的人,就好好的的,认真的把故事记下来,只不过是记下来,用恰当的文字,写眼前的事。用心感受人物的心思,心里描写才能细腻。通过书,你心里能产生一个一个连续的画面,通过恰当的对话,即使书中不写表情,你也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故事平淡么?我觉得不平淡,只是写的让你觉得平淡,这里的人,都是能够平缓的面对生离死别的,心里的激动都是隐忍的,只是些微的表现在行为上,不因此发狂,没有突兀的因为情绪的起伏使故事特别的跌宕,但是那段爱情却有那么点百转千回。

一段三角恋,一段祖孙情,一段小城故事,有猜疑,有误会,有成长,有眼泪,看着那么平淡,但是就是能让你一直的跟着读下来。景致的描写,总是让我感到是正是改让我看看那景致的时候,就写出来了,这是恰到好处,没有刻意,没有刻意就自然。整篇小说慢慢读来不会让人大喜大悲,却在完结之后能够细细品味。

这里没有好人坏人,只有人。人生本就是平平淡淡,好故事不必要最后翻转,最后团圆,最后悲伤,最后伏笔。只那一句,也许永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就已经足够。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一幅很美的乡村画卷,一个善良的渡船老爷爷,几十年从不收费用,他的孙女翠翠,与他一样,善良,还长得美丽,还有一只陪伴他们的狗。美丽善良的姑娘自然惹人喜爱,顺顺家的大老和二老两兄弟都爱上了翠翠,但不争也不让,私下商量以轮流唱山歌的方式,准备唱上三年六个月,看翠翠何时有回应,但只唱了一个夜晚,大老因已选择过车路(上门提亲),第一晚先让二老唱(走马路的方式),而也就唱了那么一晚,大老选择外出生意,不幸落水身亡,二老自然也就没有再唱,而这一切,翠翠皆不知。当时大老走车路上门提亲,翠翠并没有直接答应,因为她心里早已有了二老,而二老又被一家有碾房的人家看上,当他想放弃碾房思念破船时,又因家人嫌弃翠翠有克夫的杀气,也选择了外出。留一个翠翠在孤独里等待,就像那个霹雳,既带走了此生最爱她的爷爷,也带走了她最爱的心上人。世间许多美丽,皆在没有结果的等待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