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5⭐评价:#好书推荐#
尤其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整天忙成狗,却一事无成的人。
都说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诚然具有一定道理,最近读得几本书。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秋叶前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简直让我意犹未尽,收获颇丰,说读书没用的人大概是这么两类人:一是不认真读书的,二是干脆不读书的。单纯的读书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要把书中的东西消化吸收,变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就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开始。不过不可否认,每一个习惯读书的人,尤其是读好书的人,(关于这点我的确还差得很远)不但能够享受读书的快乐,会觉得阅读本身就是一件能带来快乐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收获。而所有爱读书的人,我想应该都不会否认,你读的书,慢慢地渗透到你的灵魂,影响着你的语言,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你的习惯,你的性格,当这些一步一步影响你的时候,就是你生活现状改变的开始。
比如古典老师的书(上面提到的那本)里面有个章节大概是这么说的,就是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人,租房比买房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把每个月无须还房贷的钱拿来投资自己,等到时机成熟,不但能力提高,还能够把升职加薪所得到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我认为大多数的观点绝对是攒够首付就买房,觉得买了房就完成了人生一大事,除去少数具有生意头脑和对经济感受比较深刻的人,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是第一种。可是在读了古典老师这本书后的人,应该还是比较感受深刻的。 所以说,读书是慢慢对你自己产生影响的,而最初受影响的,就是你的思想。
关于本书,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奇特的一生》的时候,我还以为奇特是一个人的名字,读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主要是柳比歇夫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如何高度自律,如何取得伟大的成功,并过好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书共分为16个章节,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章节来叙述关于他的时间管理,的确值得一读。
以柳比歇夫一生的成就,包括别人对他的评价和崇拜开头,具体的时间管理作为本书的重点部分,或者也不能说是重点部分,相当于是中心思想吧。最后,主要说明如何才能利用好时间,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自律。我个人认为,最具有品读意义的就是关于时间管理部分了。尤其是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忙,累,时间不够用,计划完不成。可是如果读了本身,像柳比歇夫一样每天记时间开销日记,一天两天是不会有多大作用,但是日积月累,绝对会产生很大效果。所以,这一部分很值得阅读。
最后也没啥说的了,祝福看过本书的,即将看本书的。都能够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反正既然是好书,就值得每个人好好去感受。对于主人公本身,这样的人:应该被我们记住。
1h24m 一本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的柳比歇夫一生的【纪实散文】nn好吧,没看之前我以为是技能型的书籍,好奇作者为什么不是柳比歇夫本人来着……看完之后我觉得它连理念型的书也算不上,额,嗯也对嘛因为是纪实散文......看到最后一章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不那么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试图从其所搜集得到的资料里揣摩柳比歇夫的心理状态并以此升华其志向,我认为这是一件难以还原且难以说服大多数观众的事情,因为这很容易让读者对作者写出的文字设障:“你觉得是,就是咯?”虽然作者很认真也很努力地去描述了,但是我依旧会觉得“纪实”是一种不可代笔的叙述方式。就连本人写也无法写尽真实,又何必强调纪实一说。我恶意揣摩一下,可能是因为柳比歇夫的这种奇特之处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写完:他严格地记录了他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他实现这种奇特之处所采用的方法也一句话就可以写完:他精确到分钟地记录了他大多数的时间耗费在了哪些事情上。BUT,作者想写出他的奇特,想突出他的奇特,就给这句话加上了很多很多句的形容与例证,证明他是奇特的。n人们惊讶柳比歇夫强大到可怕的自制力。但可能他就只是觉得这份自制让他觉得很爽呢?就像你打游戏通关会觉得很爽一样,像你买口红买到停不下来一样,他只是觉得这么记录让他觉得很爽呢?每个人的技能点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潜力拥有创造某些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激情,他可能只是发现了而已。那我们能不能发现呢?文中有一句话特别好,我们常把什么都有一点视为和谐并觉得和谐很好。 和谐不突兀,枪打出头鸟。只能说,我们能发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如果对纪实文学不太感冒,而只是对时间管理有兴趣的话,其实只要看第四、七、八章即可。流水账每个人都记过,但有一个人他记了56年,而且关键是每月每年他都做了分类统计分析。大学时用过一款叫做MANICTIME(疯狂时间)的软件,可以自动统计电脑开机后每一类程序的使用时间,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更自律,但也确实有点让人抓狂。对于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试试这个柳式时间统计法的同学,有个想法,就是可以利用记账网站或记账软件APP(最好是复式记账的),把货币账本改为时间账本来对时间记账:每月月初自动记一笔“存活工资收入”720小时(上班族也可只考虑可自由支配时间,如8*30=240小时),计入资产科目“自由”,每天记账类似“运动支出”2小时、“饭醉支出”2小时…然后可以把那些对于自身价值有明确提升的时间费用“资本化”,增设资产科目“能力”、“学位”等(一级科目下还可再设二级科目),比如练车2小时就可以记为一笔转账,借“能力-驾驶”2小时,贷“自由”2小时…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记账不需追求完美,细碎的出入直接列支为“误差支出”就可以了,但误差总和应控制在一定限额内。总之,可以试着这样先坚持一个月,然后就可以利用记账平台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来审视自己了,至于计划,可以参照预算的处理,不过还是作为进阶功能,慢慢再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