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纸质版,在此谈谈个人体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是一本励志鸡汤书。这也是早已厌倦了当今泛滥的励志成功学和毒鸡汤的我迟迟没有看它的原因。
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是人们常规思维所设定的那样。
正如本书中,在阶级与种族歧视制度下,被认为地位卑微的人也拥有勇敢、宽容和忠诚的品质(哈桑和阿里)。被认为地位高高在上的人也有善良、正直和仁爱的精神(阿米尔的父亲)。理应天真纯洁的孩子也会撒谎、自私和仗势欺人。人有自私的一面,也有伟大的一面;希望索求,也懂得付出;有所追求,亦有所摈弃……这都是人之本性。关键是:人对外界所表现和传达的是哪一面,追求的那只“风筝”是什么,而摒弃的又是什么?
本书在讲述了两个不同阶级下的少年的成长和转变的同时描绘战乱与塔利班给千疮百孔的阿富汗的人们带来的无尽伤害与欺压。可简化为两个救赎:一个是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为那个对他“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为自己一贯的懦弱。另一个是国家的救赎,当塔利班占领这个国家后,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以为重获和平和安宁,然而欺压却依然无休无止。最后的结果:人心得到慰藉,而国家却依旧动荡不安。
突破自我,勇敢追求是本书传达给读者的价值观点,但与励志成功学不同的是,其中也展示给读者能引起更多思考的事物。比如战争:无论是种族或宗教纷争,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种种因素所造成的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比如复杂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最后,引用后记里的一句话: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第(2)篇至始至终,文中以风筝贯穿全文,风筝代表希望,忠诚,正直,正义,和平。。。而追风筝的人以各个阶级各种生活中的人为主n特别喜欢“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他虽是当时最低层阶级的仆人,虽然未曾上学识字,但他对主人忠诚如一,无论是阿米尔不把他当做朋友,只把他当做“玩物”;无论是阿米尔让他去吃泥他也不在意;无论是阿米尔眼睁睁看着他被凌辱却视而不见;无论是阿米尔为了让自己不内疚使计陷害他,却无怨无悔,最终为了阿米尔的家牺牲了自己和妻子的生命,如此深情的兄弟之情,如此真挚的朋友之谊,世间不长有。第一人称的主人公阿米尔,虽然不喜欢他对哈桑的种种,看不惯他的懦弱,但感觉他是一个渴望得到父亲关注的可怜之人,他无法做到父亲想要的模样,只能一次次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吸引父亲的关注,他做了对不起哈桑的事情,自己却愧疚了大半生,后半部分他为了赎罪,不再懦弱几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尽心尽力的抚养索雅博。他不在乎妻子的过去不在乎流言蜚语,把别人眼中不清白的妻子当做女神,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传统之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阿米尔父亲是一个性情中人,侠肝义胆,肝胆相照,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辞艰辛,不像将军的傲娇,虽然他曾经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情,但他所做的一切一切足以弥补自己的过失。最后一个是索雅博,一个不幸的孩子,儿童时期却没有童年,充满了可怕噩梦,可他不是噩梦,后来抓住了一丝丝的希望,可被无情的打击,于是变得犹如行尸走肉,眼神空洞,对世间的一切充满了厌倦,希望最后一章能够是他变好的转折点,他是那个时期的牺牲品。愿世间从此再无战争,愿世间飞满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语言简单朴实,情节跌宕起伏。是写作、翻译都很成功的一本书。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看过很多感动的、虐心的故事,不会再轻易“沦陷”其中了,但还是为了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动容了。
人生就像一场轮回,我们犯错,然后愧疚,成长,然后完成救赎。有时候我们有机会对我们年轻时犯下的错道一句抱歉,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现实。时间像河流一样,它会平缓无情的冲走一切,生命留给我们的机会往往并不是太多。
风筝,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正义,还可以是自由……
希望我们能够尽早学会坦荡勇敢的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爱我们的人:用认真取代嘲笑,给陪我们成长的“哈桑”读一段段完整真实的故事,给我们挺身而出的“兄弟”表示深深地感谢,并且不再对“流着黑红鲜血的屈辱”残酷的转身离去……
为你,千千万万遍。就是,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