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群山回唱读后感(3)篇

群山回唱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1952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群山回唱读后感 第(1)篇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就此画上句号。

读过三部曲的人肯定都知道,这本书难度最大,因为它每一章都是一个新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述,更过分的是,作者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我”究竟是谁。整本书时间跨度大约60年,涉及了三代人。难度可以和《百年孤独》相类比。(虽然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还是有所耳闻,百年和这60年相比,可能还是以小见大了,所以一直买了没看。)

这本书我的读法其实很笨,前三章还是简单易读比较好接受的,但是从第四章开始,每一章我都要来回读两遍,细细推敲才能接受整个故事脉络。最后全部理清,和百度上面的资料一对,居然全对上了,看来这本书没看差,没辜负自己辛辛苦苦8个日夜。

最后来谈谈这本书的内容吧,看完我的感受有些空,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谈起。因为60年的跨度太长了,你以为的主人公前一秒还是个孩子,后一秒因为战争却不知道命运几何了。一开始的那一大家子最后也只剩下哥哥和妹妹,你说今后会幸福,现实却是谁也记不起谁了。只因为,他们流着一样的血液,如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那是种一辈子不愿意放手的关系。

可能我的角度比较特别,有时候人生啊,一步错步步错,一招偏招招偏。做好自己的同时,莫因私心给他人添忧吧,你的一小步说不定就影响了别人,甚至于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的孩子一辈子的轨迹。我们只此这一生,看不到其他陌生人的轨迹,如果你相信平行世界,绝对能在万花筒里看到一个邪恶的你,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性。因此,这个世界这一辈子的你,我想模仿一下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希望:

善良,你是;

努力,你是;

诚实,你是;

勇敢,你是;

坚强,你是;

相信,你是。

你是爱,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知道这些东西很难,

可我先做到了第一步,

我,相信,你。

你看这也不难的。[玫瑰]

群山回唱读后感 第(2)篇

幸福未满,希望在望。留白,这应该算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局。
  这本书无论是时间跨度、人物剖析、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都令人充满了惊喜。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度解读、对战争的深刻见解、对社会家庭关系的全景刻画,都赋予了这本书出人意料的厚重。
  阿卜杜拉帕丽兄妹年幼离别,兄妹两人就像背身相向,用整个人生走出了一个圆,最后回到原点,终获聚首。而这个圆,圈起了数段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是他们有共同的家园——阿富汗,当她饱受战乱肆虐,痛苦不堪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也被深深改变,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他们或坚守、或逃离、或默默承受、或苦苦改变……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这本书无论是对于阿富汗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当地球上绝大多人在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某个我们看不到的角落,仍然有很多人在经受着战争的迫害。对于我们也许就是新闻中一闪而过的简讯,对于他们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随时危及生命的硝烟。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和平不再是一个梦想!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群山回唱读后感 第(3)篇

从被一则寓言故事吸引,到后来差点因为无序的情节而放弃…渐渐地,不知道被什么抓住似的,贫穷?战争?背叛,抑或同性间真挚的爱情……?应该都不是,当阿卜杜拉看到父亲因为生活的无奈选择送走自己最爱的妹妹后,坚定了远离沙德巴格的决心,才知道,看下去的动力是这份亲情的守望,它一定会跨过季节,跨过历史,先一步来到阔别已久的春天。当帕丽打开包裹,开启快尘封60年的铁皮茶叶盒,看着哥哥小时候送给她的羽毛,几近褪色,在她看来却鲜艳如初,才明白,哥哥承受的痛苦比她要多,多很多,离开的时候,她还小,还能享受遗忘,回忆还能重塑,而阿卜杜拉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听着尤为心疼: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易碎的…还好,作者梦境般的结尾安慰了感性的我,而我,再也不会去看第二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