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刘慈欣《流浪地球》中关于希望的描述,文字版和电影版,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一电影版《流浪地球》中,韩朵朵最后呼唤救援时的表现,引起观众们的强烈不满。当然,这并不妨碍她最后哭出来的“希望”升华成本片的又一个高潮: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其实,电影里用钻石来形容希望,非常俗气。但希望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也是高贵的选择。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原著中这样描述希望:“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捕快第一感觉,这一段话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要做一个高贵的人,就要拥有希望。拥有(哪所并不存在的)希望,就可以做高贵的人。但在世界末日,没有了未来,似乎也就没有了希望。但支撑人们活下去的,除了本能,还有的就是渺茫的希望。正是这渺茫的希望,使“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电影片尾词)二拥有希望,可以做高贵的人。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类似的哲理。爱德蒙·唐泰斯蒙冤入狱14年,能够支撑他在狱中坚持14年的动力,就是对未来的希望。爱德蒙逃出监狱后挖出宝藏,化身基督山伯爵,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他将自己视为上帝的使者——这是基督山伯爵内心的高贵。另外一个蒙冤入狱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他在监狱里待了19年,而支持他坚持下来的,也是希望。他留给瑞德的信中说到:“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但之前瑞德曾对安迪说过——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三对瑞德而言,不敢抱有希望,是因为体制化禁锢了他的思想。监狱的高墙,让人们被体制化了。监狱的高墙,是有形的。但有一种无形的墙,同样可以让人陷入体制化的泥潭。体制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面墙。它无处不在,它无孔不入,它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一切。体制内工作的人,有些已经是体制化的一部分。“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曾经是体制内的真实写照。现在机关作风转变了,但是人浮于事的影子还在,“不作为,慢作为”仍然普遍。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在一县城机关上班,一年只忙两个月。其他时间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一杯水,电脑看网文,手机玩游戏,全然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很是逍遥。用他的话说,“我在体制内看不到希望,我也没有勇气离开。我也不想升官发财,单位也不能开除我。拿钱不多,图个逍遥自在。就这样混到退休,回家抱孙子去。”当然,如果遇到有晋升的机会,他也会努力争取一下,但因为平常不努力,他的“争取”也自然无果,便继续潜伏。虽然三番五次整“四风”,但他一直逍遥自在,孩子从幼儿园到上中学,一直都是他接送。离开了体制内,即便在激烈竞争的民营企业和私人公司,也会有一部分体制内的毛病和弊端。也有一些年轻人,面对高房价的压力,面对职场上的不公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对未来和前途不抱希望,“热衷于在王者荣耀上结伴开黑”,有些甚至“就此沉沦,上班撒尿、加班睡觉,向生活乞讨”(文字出自Spenser《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这样的人生,仿佛一眼可以看到结束。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当旧的希望变成现实,或者消失了,就会有新的希望继续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希望存在,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失去任何意义了。”莫泊桑说生命失去意义或许言重了,但是没有希望和梦想的日子,很容易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正如白岩松在《白说》中所说:“其实,发生在我身上最坏的事情,是我不再抱有希望。”四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东方波斯前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随后,亚历山大怀着征服世界的希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亚历山大大帝,30岁去世时已经把希腊文明的种子带到了全世界。亚历山大的每一次征服,让人不得不相信一个道理:永远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最后一句话是:“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这两个词度过了他最艰辛困苦的岁月。耐心的等待加上希望带来的动力,必将迎来黎明的曙光。每一个人都应当怀有希望,都应当对未来有所期待,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有所追求。在期待美好未来的同时,用等待和努力来成就自己的希望。五电影《流浪地球》里,联合政府对于刘培强前去引爆木星时说:“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莎士比亚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不管是什么状况,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渴望白昼,所以能够克服种种而度过漫长的黑夜。这就是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就是希望。拥有希望,就可以做高贵的人。人生不易,别轻言放弃。只要心存希望,就会发生奇迹。有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流浪地球读后感 第(2)篇我大概是给这本书打得最低分的一个人了?会看这本书是因为忽然全世界都在看电影《流浪地球》,于是我也跟风去看了,眼窝极浅的我大概是除了迟到的大概半小时的之外从头哭到尾的少数人了。影评就不在这里写了。刘慈欣是被很多科幻小说迷所推崇的一位作家,但是很奇怪的是,《三体》我没有看下去,甚至连一部都没有看完,这本《流浪地球》也是因为篇幅度短所以才看完的。怎么说呢,作者的脑洞和设定是非常具有未来性的,且不说可行性,因为我真的是愧对理科生的称号,况且我认为可行性不应该是对科幻小说的评判标准之一,合理性尚可以考虑。但是作为一本小说、读物,光是设定其实并不够的。本人酷爱观赏言情小说,多少脑洞可以,文案也可以的小说,一看正文却是让人读不下去,要不是语言不通,要不是词不达意,要不是乱用词句。对于科幻小说,我认为如作者这样平淡平凡甚至毫无描写能力的文笔,实属没有张力,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就个人感观和喜好而言,这本书只能给两星了,若是设定硬要算一星,那就当作是两星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 第(3)篇太阳升起的日子
太阳老化死去
地球被迫出走
一颗孤独星球
流浪宇宙之间
人类以后怎样
根本不敢多想
没有太阳的日子
没有日出日落
没有春夏秋季
黑夜笼罩大地
海水结冰千尺
狂风呼啸万里
人类生活会怎样
根本不敢多想
天空没有太阳
总是黑夜
但并不黑暗
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那就是希望
凭借着这份光
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希望是个好东西
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因为有希望
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
一切的悲伤也会褪尽
不管活多长
哪怕是2500年的征程
都要拥有它
永不服输
永不言弃
永远相信希望
今天是己亥年正月初五
太阳照常升起
张开双臂
拥抱阳光
拥抱地球
拥抱家人
拥抱当下
愿你我不辜负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