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穗子读后感(3)篇

穗子
作者:严歌苓
作为严歌苓中短篇小说自选定本中最独特的一部,《穗子》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是严歌苓自传式小说集。篇目包括:《柳腊姐》、《老人鱼》、《角儿朱依锦》、《黑影》、《小顾艳传》、《梨花疫》、《拖鞋大队》、《灰舞鞋》、《奇才》、《耗子》、《我不是精灵》十一部中短篇小说。主人公穗子成长中的各种人与事,儿时的亲人,少时的同伴,少女时的恋慕对象叛逆的青春少女夹缠在乱世革命、动荡、毁灭和性启蒙之中,笔调却轻快简约。难得的女性视野、历史记忆与个人体验的结合,因为讲述得到升华。
穗子读后感 第(1)篇

断断续续读了好久,每篇故事都意味深长。

这个叫穗子的女孩儿,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女童年时光里,经历到和看到的种种,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不幸的年代让她经历过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事情,让她的心灵成长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让我们深深地被她的文笔吸引,代入到一个个人物和环境中去,同她哽咽同她欢笑。

读严歌苓的书,如喝咖啡,入口苦涩,回味无穷。

第一部童年时代的穗子,是在外公陪伴下的善良穗子,她眼中那些各类生灵。

动荡年代的小人物,或青葱年少的美丽童养媳,或伤痕累累的抗战老英雄,或名噪一时的艳丽名角儿,都逃不过那场浩劫。甚至包括一只野猫。有人将那抑制在内心的魔鬼释放,戴上面具登台表演,有人众叛亲离郁郁而终,有人尊严扫地求死不能,而猫,在人的善良和丑恶中,丧失了生命。

野猫尚且知道报恩,而至亲的人也只懂利益,只会背叛。怪不得严歌苓说,那是些两足兽,不管是在台上台下,不管是拿枪还是戴高帽。人性的良善成了毫无用处的累赘,兽性才是当时的风气。

第二部少女时代的穗子,是和小伙伴为非作歹充满邪恶的穗子。

那为爱牺牲的小顾,那与世无争的萍子,那仗义乐善的耿荻,那些纯净的美,都毁灭在这些十几岁的女孩手中。谁说小孩子是干净纯粹的?我看到的是一群黑腐的肮脏的心,是中山狼是农夫怀里的蛇,她们肆意享受着那些善良的人对她们的好,然后肆意践踏着他们生命和尊严。红卫兵都是小孩子,孩子做起恶来,天下无敌!

可是,究竟是什么让童年里为朱阿姨守在床前不离不弃的穗子在少女时代变成了这般模样?

第三部,青春时期的穗子,经历了感情的起伏悲喜,看到了一群咋咋呼呼毫不含糊的人,将真心实意的耗子排斥在外,各种非难,却被一个残障的奇才当猴耍。文革之后,浮躁的年代里,人们崇拜天才喜欢名流,贴近他们以达到为自己贴金的目的。人们标榜表面的美,对卑微和丑陋不屑一顾甚至加以迫害,可人们却看不到内心深处的光芒。

那个时候,单纯如刘越的人,或许和最后一篇里的穗子一样,是可以称之为精灵的人,在森林的天空中生活,不被地面的沼泽泥泞所沾染。

说到最后,不外乎一个爱字。

可能,我们需要的只是能时刻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需要,而不是一个不确定的美好未来。

所以,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勇敢去面对爱,表达爱吧…

穗子读后感 第(2)篇

严歌苓借穗子的视角描绘了她对那个时代记忆的重构∶穗子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生活的时代和所经历的事情,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小女孩的承载力,穗子身上的总是透着一股鬼机灵劲,本质上是作者为我们展现时代画卷时不可避免的再加工痕迹。

穗子是一个综合体∶善良、多情、敏感、自私、隐忍……抗住了那些深渊中射过来的一缕缕寒光,经历了那些冥冥中锤炼她的一次次成长。

在大人的眼中,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们不是不懂,只是把最初对世界的理解深埋心里,而小孩子总是善于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得利益,《老人鱼》与《柳腊姐》对此做了充分的描写,一个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公”,一个是稍微有些亲戚瓜葛的保姆,两人都满足了穗子年幼的虚荣心与面子,对穗子的爱一览无遗。外公说:“穗子走了,一条鱼就是没有刺,净是肉,外公一个人吃,有什么吃头。”叫腊姐的十五岁丫头在穗子眼里她是戏台上一个人:喜儿、刘巧儿、四凤;不仅仅是相貌之相似,结局亦有暗合之处∶连小女孩穗子都敢偷她五元钱,这样的人最后含恨离开穗子一家。

小说写的是穗子自身的事,却能让人每一篇读完心里思虑万千又隐隐作痛。《朱依锦》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善良懂事的一面。在朱依锦被批斗,尊严被践踏,生命濒临绝境时,穗子用她所有的力量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名角朱依锦最后的体面。而在《小顾艳传》和《梨花殁》中让我对孩子们狡黠无知、窥探秘密、满嘴谎话生出些许愤懑,本来让人同情的她们以捉弄别人为趣,给小顾爱情的凄美添加了新注脚。《黑影》写了一只猫,在动物身上表现出的感恩之心让人类有些自惭形秽。 

青春易逝,芳华永驻。《拖鞋大队》写的是友情,友情背后却总是透着悲凉,应了一句老话∶好奇害死猫,为满足自我好奇心,可以轻易撕碎“拖鞋大队长”的自尊和友谊。《灰舞鞋》、《奇才》、《耗子》写的是穗子在文工团见到的人或事,变态的时代,扭曲的心灵,珍稀的真诚,偶尔的感动,只有隐忍方可以保佑自己的心灵禁地,否则换回的必然是赤裸裸的公之于众,加倍的羞辱和反复的践踏。

阅读建议∶80%。文革不适者请避之。

穗子读后感 第(3)篇

在读穗子的故事时,《芳华》这部电影便频繁的在我脑海中闪现。还记得影片结尾时,我捕捉了一个镜头:


 这个镜头是在一段经典的台词之后的“我不禁想到,一代人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课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带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正好是慢慢散去的时候,似乎意味着,过去终究会散去,散到只剩下模糊的影子,或者影子也没有了。

一路上我们都是站在第三视角去观察,去体会穗子的生活,感知她周边的一切。我不难想到穗子一路走来多艰难,就像我们看到的小萍,一个偷穿别人军装拍照、跳起舞来满身汗臭、内衣还用海绵衬起来、喜欢把剩饭囤在抽屉里、被人举报有逾越男女之间正常关系的行为之后整个人变得自闭起来的女孩子。整个芳华中小萍才是最惨的角色。而其实,小萍身上的不幸都是穗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的不幸。当各种不幸都加在一个人身上时,那才是真正的不幸。正是有刘峰(《穗子》中的刘越)这样的角色,才会让人觉得,世间在寒冷的地方也会有一丝温暖,再黑暗的地方也会有光明的存在。尤其是被所有人嘲讽的时候,这样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也会带给心中莫大的温暖。

而在越南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相比过去,生死一线才是最艰难的,于是他们都放下了过去的恩恩怨怨,真正过着自己的生活。严歌苓老师的作品很多都是这样稍有压抑却让人深思的故事,往往在结尾的时候不会刻意去强求美好的结局,更多的是释怀与放下。这也是人生重要的一堂课,早早释怀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才是人生的追求。因为苦苦追寻到最后,发现终究还是得不到,再回首的时候,韶光已逝,青春已逝。

不同于以往的是,关于“毕奇”的故事。我对结尾相当惊讶,这个所谓的天才表里不一的样子让人发憷,虚伪的外表下藏起自己恃才傲物的心。他身体素质很差,于是大家对他是百般照顾,尤其是可怜的老吴,甚至把他当作儿子一样对待,至少我从未见过一个成年人为另一个毫无关系的成年人在无任何经济来往的情况下洗便在裤子上的脏东西,而他竟然把老吴当做洗衣刷鞋套被套的工具。他心里明明看不起别人,却把别人对他的好利用的完美无缺。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真的是被卖了都不知道。

现在想想,这或许是时代下的一类人,毕竟这样更显得文工团这个地方其实是充满了现实的味道的。




标签: 读书之路——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