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书中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但是极轻微,不像《百年孤独》中晦晦涩难懂(这本书我读了两遍,依然没能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魔幻的情节),本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反而给情节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n故事发生在异域(在地理位置上不算,但是在文化习俗上相对汉文化来说是真正的异域),其中的统治阶层、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迥异于我们所知的汉文化,但作者无意于用这种短暂的新鲜感去征服读者,他更大的野心在于发掘人性中的一种普遍性——一种超越种族和时空的永恒,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一种流行的异族题材写法使严酷生活中张扬的生命力,在一种有意无意的粉饰中,被软化于无形之中。”在我看来,阿来达到了他的目标。n在密布如火焰般盛开的罂粟花的原野里,在行刑人尔依家挂满死人鲜艳衣物的阁楼上,在土司家广场的十字行刑架前,在草原上冒着刺鼻硫磺气味的温泉中,在充满各色人等的交易市场里,严酷的生活并不能压制那些张扬的生命力在肆意的怒放。n我有些羡慕他们,甚至怀疑他们血液的温度是不是比我们高一些,是的,他们活得很热血。比如多吉次仁被杀后,他的两个年级尚小的儿子扬言复仇,在漫漫流年中依然执著于此,哪怕最后“我”和老大成为了朋友,但朋友让位于誓言,“我”选择让他杀死;比如汪波土司为了取得罂粟种子,派了三个小偷,但被麦其土司抓住,那三个人毫无惧色,只求被行刑后能立马将头颅送回主人那里,土司大少爷答应了他们,结果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耳朵里。n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曾这样热血过。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可以为了一个承诺付出一生的时间;可以为了一个嘱托忍辱负重;可以为了一份信任,生死相许;可以为了心中的正义,慷慨赴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力萎缩了。n在某个深邃幽暗的黑夜,那些被罂粟花挑起的情欲,肆意流淌,“我”看见了美丽的塔娜,看见了桑吉卓玛,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蛤蟆与蛇,看见了那三颗长处罂粟花的头颅,看见了在隆隆的炮火中倒塌的官寨,看见了白色和红色的汉人,看见了永远散发肉汤香气的妓院,看见了刺向我肚子的白刃……这个时候,不由感叹:时代变了,但这是我早就料到的,当这一切都如旋舞的尘埃落定以后,还剩一个美丽的故事。
尘埃落定读后感 第(2)篇六七年前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当年印象深刻的是看似傻子的土司少爷与最美丽的女人的翻云覆雨,还有康巴藏族土司时代摇晃了一部小说在最后一刻轰然倒塌,尘埃落定的时间里,我看完了。三四年前,朋友还在电视台工作时,采访过阿来,在朋友圈很随意地po出过一张她和摄影师采访时的现场照片,那时我的想法便是,阿来也算是个知名作家吧,如此随意地接受县里电视台的采访,匆匆在朋友的工作照里出现了一下,就这样了?!很遗憾当时没有细问她们采访制作的文字或视频。最近又一次以有声书的形式完成了尊荣土司家族没落之旅,对其中门巴喇嘛和济噶活佛的政治角色、各个土司之间的冲突印象深刻。男主土司家二少爷的名字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他的命运很独特经历也开了挂,养尊处优过了一生,还有很多光环般幸运的设定,被仇恨他的人伤害竟没有痛感,被人看作傻子却避免看似的聪明人犯的错,娶到了最美的女人却并不被其圈囿,无意中打造出了自己的团队(传教士书记官翁波意西、跛子管家、侍女初恋厨娘领班桑吉卓玛、小厮索郎泽郎、行刑人尔依)历史性地建立起了川藏地区第一个有贸易有乐子的城镇,还有充分享受了鸦片和妓院带来的好处又巧妙避开了其祸害,感觉茅盾文学奖给这个故事加冕了。
尘埃落定读后感 第(3)篇一个人是不是真傻,只有自己的心最清楚;傻子再傻,可他能看到人的本性,懂得去揣摩人的思想,知道人在什么时候最需要什么;至少,他能知道什么是做人的规矩与底线;
聪明人,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自己,唯有傻子不会,他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他人;因为他有一颗心底善良而无私的心。当我看到最后,看到傻子也选择离去时,我知道傻子他再也不装傻了,他想在最后离去的时候,也做一回聪明人,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无法选择生的时代,但却可以选择死的时代
或许,我也是一个傻子,所以才会被书中的傻子给死死的吸引;不过我十八岁的儿子前天听完我这二十年经历的事情后说我不傻,他说我只是因为善良,没有那些欺负我的人心狠罢了;为此,每次在此书中看到有人喊他傻子时,我都觉得很可笑,某一幅画面中,我甚至于也看到了一个傻傻的自己,一个不懂圆滑,不爱不爱辩解的自己。说了这么多我都忘记书中的傻子叫什么名字了,看来我是真的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