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卷五天,下卷四天,风卷残云。
说实话一直不喜欢看言情小说,因为感觉现代言情小说都透着一种浮躁轻薄。但由于十分钟爱二十世纪近现代文明与文学史,所以便随手借来这本十分厚重的张恨水之作来阅赏。
感想或许会很长,我只用来收藏。
首先,豪门子弟与寒门学生的婚姻结合,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向西洋现代文明过渡的一种体现。处于文明前沿的家族如金家确实是实现阶级平等的一个标杆,但同时,封建一夫多妻、买卖下人等封建残留也是依然存在。当然,家族中无才便是德的各种妻嫂对腹有诗书而地位低贱冷清秋的偏见也是暗流涌动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金家看似先进,实则内容依然存在封建残留。
其次,对于金燕西和冷清秋前如烟火般灿烂,后如死灰般凄凉的爱情,让人从一开始就预言一定是个悲剧。
金燕西和冷清秋虽然都是在过渡文明中产生的新人,但是阶级的差别也昭示着他们方圆不容。
金燕西本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追女孩子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信手拈来;冷清秋则是一个人如其名的女子,性格悲观,喜静而淡然,乃至于当燕西出轨于前任,流连于戏子彻夜不归她也不去多做计较。她的一生,本可以清清静静,凭着自己满腹诗书而度过快乐从心的一生,但却因生得一张清秀丽质的脸,又早早沉溺于燕西的“温柔乡”,从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与前程。
其实当我看到清秋婚前怀孕时,我的内心像被冲击了一般。首先,我不敢相信清秋会如此迅速地沉沦于这样一个纨绔子弟。要知道,冷清秋并不是舞场里的女子,她是有学文与涵养的,在燕西的追求中也是表面非常高冷勿进(解释成一种城府也未尝不可)。这样早早臣服,让人摸不着头脑。其次,金燕西在追求清秋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心一意,虽与白秀珠不再刻意来往,但并非是因为清秋,而是内心对她的厌恶。最后,我无法找到他们俩的作案时间,因为冷母平时十分在意清秋的行动,出门都要通报,更别说彻夜不归了。总结,冷清秋也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罢了,面对一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的示好,心房也是很容易被打开的。
金粉世家(全二册)读后感800字 第(2)篇书接上回,刚才手抖发了出去。
其实这本书要是来细细品读,写上个几万字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整部小说有一百万字,耗费张先生六年时间创作,可谓神作。
就燕西和清秋的爱情线索来说,最简单的描述大概是“虎头蛇尾”吧。
金燕西的金钱攻势下,大概大部分女子都会臣服。但到了结婚这一部,连金燕西也是不曾预料会如此之快,但是毕竟是自己造的孽,娶了清秋他还算是有良心。但这匆匆的婚姻,毕竟草草收尾。
总结燕秋的悲剧爱情:
1.婚姻仓促没有深思熟虑
2.金燕西多情本性难移
3.冷清秋沉默悲观不讨夫欢
4.金冷阶级不和,性格不合,难以磨合。
5.双方尚且稚嫩,不懂经营。
等等。
金冷爱情这一条线是《金粉世家》的一大主线,但同时也存在另一条主线:金门由盛至衰的家族悲剧。
这一条线,也是十分精彩,一时之间让我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但归根结底,金家的大滑坡是由于金铨的溘然离世。这也很容易解释,金家四位公子哥都是名副其实的娱乐家,没有一个有才干的,最擅长的事就是花钱了。所以金家的衰败只是时间问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最后虽然各自分家,但是文章开头也说了,金家依然是算大户人家的。
今天就说到这里,下次再想到再补充...
金粉世家(全二册)读后感800字 第(3)篇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断断续续历时五个月之后,我终于看完这本书。也许是时间久了,我已经忘记燕西追求清秋的细节,也许是我这个人记仇,到读完书,我心里只留下了燕西如何绝情的对待清秋的情节。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好像就站在他们身边跟着他们经历了所有,在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竟然有些舍不得,一字一句认真的慢慢看,内心也不想再吐槽。
一年看一生,各人的命运如何,我们只能去猜测,这部书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太多,我觉得清秋可怜却不想同情她,反而觉得白秀珠后面的表现让我觉得有些解气,对于燕西来说就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我记得结尾的时候说过,大家庭容易养成依赖的寄生虫,而小家庭亲情关系容易疏远,又如何能指望在有困难的时候兄弟姐妹能站出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