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00字(3)篇

我的阿勒泰
作者:李娟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听完三十九章,最后一章是看的,因为是诗没有断句,听不成。最后一章很有意思,有的好像看懂了,有的好像没有看懂。看不懂的时候,我起身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有时候看不见,有时候又碰不到,苹果的故事总是没完没了,即使完了,还存着一种春天发芽时候草木的味道。

听完《我的阿勒泰》,有所思。语言轻巧,生动,平直,而又不乏色彩,幽默与哲思。清白大地,清白之人,清白之文,阿勒泰想必是一个美丽干净的所在。离我家不远。

离我家不远,但是离我曾有的生活还是有点远了。李娟老乡比我大了若干岁,又生活在牧区的村庄,她比我更加了解那里的土地和人群。相比而言,那些寻常的山水草木家常事务,在她那里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听到熟悉的场景,会忍不住会心一笑,遥想童年;听到陌生的场景,小小的惊讶之余也能脑补出那样的画面。我敬佩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常有的出乎意料的妙笔。每一章结尾处寥寥几语,尤使人触动。我相信生活本身远比文字更加生动多彩,这使我有点向往阿勒泰。此生看到阿勒泰,就会首先想到李娟,就像看到某人的撒哈拉某人的呼兰河。是让我喜欢并感到惊喜的文字,文风,是阿勒泰大地山河独特的馈赠。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00字 第(2)篇

世上大抵只有一个阿勒泰的李娟了。

读李娟的文字,是透过她的眼睛,穿过大海,越过平原,去到北半球的那片草原,看到戈壁,看到白云,看到大山,看到河水,看到牧民的帐篷和奔跑的牛群。是透过她的呼吸,嗅到雨雪,嗅到烟尘,嗅到泥土,嗅到牲畜,也嗅到丰盛的异族食物和茶汤的气味。

在李娟笔下,一切都是在生长的。正如同她和她的母亲,她的外婆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不,她不逃避苦难。苦难是无从逃避的。相反,她以一种泰然的笔调正面书写它们,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去拥抱一只野兽,野兽的獠牙在她身上留下咬噬的血痕,她放声大哭,却始终没有松开怀抱。终于,那只野兽伸出粗糙的舌头,小心翼翼为她舔舐伤口,她又放声大笑,一切变得那样宁静美好。

李娟是一株在阿勒泰草原上迎风摇曳的野草,她的叙述简单直白,她的笔调轻快幽默,她的世界浩瀚辽阔。她不引经据典,不做文人墨客的联想,她写她所见所想,所感所思。她是阿勒泰的女儿,她用文字领着你一路奔跑,跑在她热爱的家园里。

奇怪的地方在于,虽然你们来自完全不同的地方,在许多的时刻里,你们居然感同身受。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李娟的这本文集比《九篇雪》好看,内容围绕她和家人在阿勒泰各处的生活展开,因此文字特别的接地气,在我看来,文字是不是接地气,是我评价一部作品够不够好的重要指标,所以之前《九篇雪》看的虎头蛇尾,就因为后半部分太意识流了,哲理性简直不要太强,搞得像我这种智商是硬伤的人看的颇费劲~

这部就很好了,描写生活,妙趣横生,让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和阿勒泰景致风物十分相似的昭苏姑娘,很有身临其境之感,一本书看罢,满脑子都是“我的昭苏”。。。

我想,李娟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阿勒泰,正是因为她发现了她全部生命养料的来源吧!虽然她的妈妈和外婆都是四川人,但李娟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新疆丫头子了,因为从她的文字中你便能直观的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