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结束,或许都是另外的一种开始。不知这是否是一种错觉——在忘记了时间流逝的阅读中,猛地抬起头审视着身边的一切,竟有恍若隔世的恍惚感。作者的意图被掩盖,文字仅仅作为一个引领。已经结束的书,具体的文字已不甚分明,一如他回程时回顾的走过的路,如梦如幻。长路漫漫,仅靠着身体机能、苍茫盛景与萧索文字的余秋雨,他正如一个虔诚的朝拜者,于无数次的路程中,于经历了无数废都上,低下头深深叩问,个人行走的价值是什么,文化最终的趋向又是什么。无人答复,唯有那荒凉的颓靡的故址,浓重的宗教气息,簇拥着疯狂走来的异乡人,隐约辨明的心灵的颤动。人的思索在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面前显得如此卑微渺小,在陌生的地段,不自觉低下头,怅然许久。这也许算得上一个文人的深思——在亲历了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朗、印度的地域风情与历史遗留,所发出的感概反思,只得化为一声长叹——且很快消失在人海之中,毫无踪迹可循。很多时候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人的苦难、朝代的更替乃至文化的摧残看得更加清楚,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屈跳动的脉搏,尽管已经是伤痕累累不复当初。阅读的时候我常常在想,用十多年前的文字与思想同今日进行映照比对会不会过时,会不会早就无关紧要,消失了的情怀在今天看来是否毫无意义。答案未知,因为我也是一个观望者,借着一个体验者的眼光进行反思的观望者。或许一切可以借由时间考验,仅靠着吉光片羽由后人评判——所有的文化都是这样子消失,延续或改变的。可以以作者的回归作为终点,途经尼泊尔,发觉人的企望在原生态的自然面前如此自然而强烈,进而转而对故土的无限热爱——所有的过往,浮生一梦罢了。
千年一叹 读后感 第(2)篇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面对历史的潮流,我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当辉煌已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已经开始了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经衰落了,历史也开始褪色,轻声一叹,人类又投身于新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在回忆,在悲祭我们的祖先。随后毅然走上脚下的路,顺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走下去。
(此感转自网友评论,鄙人能力有限,难有此高谈阔论,但仍力推余先生的《千年一叹》一书)
千年一叹 读后感 第(3)篇文明路上的“老哥几个”,作为文明古国,大家都是大牛。兄弟现在遇到点困难,一来想请你们配合,二来想跟你们学习,求带。
一、配合:配合一下俺们的一带一路,助我们打打贸易战。以后少跟美国玩,川普那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二、求带:求求你们以后多多教教国足做人,你看现在都踢成啥了,今天国青还0:2败给泰国了。
什么???
报酬?
如果咱们老哥几个处的好,我会让你们吃亏吗?不信你们看看非洲兄弟和巴铁,我们中华大国是最会给友军贴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