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芙蓉镇》
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作品,我看过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每一部都令我唏嘘不已,而让我感慨万分的当属《芙蓉镇》
它以亲历者的反思姿态直面历史,思想上的韧度却异常尖锐和犀利。
豆瓣网友aratana看谢晋导演与《芙蓉镇》:
在我看来,芙蓉镇_上的风云变换,是被严丝合缝地记录而非再现在镜头前。它没有铺天盖地的对文革场景的营造,像是文攻武斗、游街批判、集会造反等很容易引人兴奋的描写几近于无,但电影却以朴实逼真的生活事件、对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政治运动的诡谲、世事人心的叵测,表现得惊心动魄。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其关键就在于谢晋导演对于政治、历史,乃至我们这个民族的无畏的反思和直面。
谢晋导演他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 也是受害者。我想他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但他必须接受。在电影结束时他看似原谅或接纳了所有的人和事,但他并未就此心安理得, 谷燕山酒醉后“完了,没完,完了,没完..”的责问,以及最后- -一个镜头中王疯子远去时满嘴的“运动了、运动了..”可以看出,故事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而伤痕也还刻在心上。
而谢晋导演在08年便已辞世,已经十年了啊。感谢大作,得以观看,荣幸之至。
我眼中的《芙蓉镇》:
在《白毛女》中,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而“文革”的十年时期,巴金点头认罪求饶,老舍跳湖自杀,而影片中的秦书田是反动分子,在扫街.....运动把有些人变成了牛和鬼...谷燕山在影片最后说:“ 这世道啊,真有意思。叫癫的人不癫,不癫的人倒癫了。”而秦癫子对李国香说:“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
......
那是一个人斗人,人吃人的年代啊,充满着苦难与血泪。
为了新中国,前进..
他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
已经看到桅杆肩头的一只航船;
他是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他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让我们举起双手 欢迎他吧
这几行文字对谷燕山来说,我想是讽刺的。他曾是军人,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并在战场上负伤而失去了性能力,但在“土改”中他却因卖米骨头子给胡玉音而惨遭问责,被怀疑与其有染,为证清白竟然被逼得差点要当众脱裤子,忍辱说出自己已经没有了性能力,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怎样的伤痛啊?那是一个怎样痛苦的年代啊?
幸好,他从未丢掉作为一名军人的标准与原则。在后来的“文革”时期,黎满庚向组织上交了胡玉音给他保管的1500块钱而保留党籍,但胡玉音夫妻两人却因此大难临头,以至于到后来的天人永隔。尽管谷燕山自己也有着不幸,但他仍然同情且悲悯着那个失去了丈夫成为了寡妇的女人胡玉音,也为此曾趁着酒醉骂过黎满庚,骂着那个世道,那一声声的“完了,没完,完了,没完..”是他对那个世道的控诉,也是对那个世道依旧存有希冀。人心不死,终将会等来光明。
黎满庚,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存有良知,但因现实的无奈而懦弱着自私着的一个可怜人罢了。
我想秦书田是影片中最温暖的人了吧。
王秋郝应该是代表着那类好逸恶劳,无事生非,见风使舵..天天喊求着要运动的人吧
而李国香,表面说着冠冕堂皇的话,然而却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着为公的名义报着私仇,总是在想着怎么整老百姓...而她也不过只是一个代表。
在《芙蓉镇》中,刘晓庆的演技完美无缺。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武则天(武媚娘)之中,现在看来怪不得刘晓庆当年这么红了。胡玉音看似坚硬的性格中蕴藉了如此的柔弱,在现实的步步紧逼下她的怯弱的抵抗,正如姜文所饰的秦书田所说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打不下去了,有时间再继续展开...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读后感 第(2)篇“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作品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正如上述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这些普通而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及他们的命运,铺开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人物命运总是和社会环境挂钩的。这些人因为这些政治风云受过苦,受过磨难,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悲惨的,如秦书田错戴了二十年的“右倾分子”的帽子及九年的劳改,还有胡玉音“新富农婆”的成分及扫了数十年的青石板街……从社会角度来看,也是“血流成河”的,“四清运动”、十年动乱,无一没有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倒退;但是从历史层面来看,也许是螺旋式上升吧,“人恒错,然后能改”,国家也是一样,路不走不知道是错的,犯了错然后才能知道要进行改正,虽然这个错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过沉重。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刚开始对胡玉音的描写时,就隐隐觉得,越是日子美满,后面就会越是悲惨。看到她被打为新富农时,看到那些所谓的原因,我甚至都一度以为:难道真的是不该富起来吗?难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也是错吗?后来我明白了,在那个年代,也提倡共同富裕,但是那个年代的共同富裕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而是要求齐步走,不允许有人有的快,先富,如果先富,就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以至于大家都以贫穷为荣,以为雇农和贫下中农为荣。那个年代的真正好的领导干部啊,也是受尽了思想上的磨难,跟不跟党走都是错的,于是就让那些蛀虫钻了空子。有一个疑问是,在结束的时候,作者交代了几乎每个人的结局,或好或坏,就是没有提到李国香及杨民高的结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认为他们也是大反派,不该有好果子吃。
看了这本书,正因为些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刻画,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使我第一次如此鲜明的感觉到原来在仅仅过去几十年前,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百姓曾经经历过如此大的磨难,尤其是精神上的痛苦。历史书上总是以几句话就带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辛。历史都是用人民的血泪书写出来的吧。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是我,在那个年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我希望成为谷燕山那样的人。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读后感 第(3)篇读《芙蓉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本书是最短的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篇幅不长,但把时代的洪流融入到一个原本朴素的小镇中。当错误的时代向这个小镇压下来的时候,一切脱离了正轨,但仍有人在洪流中默然不动——既然我没法改变错误的生活,那么我至少不应该随着错误越走越远。在主要人物里,老谷主任算一个、玉音、桂桂、秦书田都算,满庚哥算半个(他也痛苦,无法抉择)。
读完《芙蓉镇》,有两句话印象深刻,一句是:生活往往对不贞的人报以刻薄的嘲讽。另一句是:一个被人爱着、想着的人,不管受好大的难,都会平平安安。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人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疯狂的激进的恨不得卖光身边的一切换自己的前程的人,另一种是温柔的无奈的被人卖了换前程还得替别人数钱的人。这前一种人就是对生活不贞的人,背叛了生活,背叛了人性。后一种人往往都会被人记着,被人爱着,不管如何,总会给她/他一个公正的结论。就像那句话说的,正义虽迟但到。
最近越发的喜好关注历史洪流之下普通人的生活,因为这些事最贴近我的,最可以让人代入的,也是最真实的存在。而且我相信,在最基层的阶级土地上,由它最本质的朴素的纯洁的精神所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会是好的,一定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