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3)篇

怪诞行为学
作者:丹·艾瑞里
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我们作出决策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本书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第(1)篇

微商看过来,讨厌的就是你!


据说大家春节假期最害怕见亲戚,因为他们容易发出令人无法解答的天问。

例如,有没有对象、为什么不找、想要什么样的?这是对单身狗的一万点伤害;再例如他们会问工资多少、做什么工作、买没买房?这自然使我等屌丝深受内伤。

但是2017年的春节,使方丈意识到那些都是浮云,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微商!

这还要从一个妹子说起,久未联系的她突然给方丈发微信。作为资深屌丝,简直久旱逢甘霖啊,方丈那小心脏激动的扑通扑通,就差一点蹦出嗓子眼。本以为会叙叙旧,或者再续前缘,没想到三句话不到就告诉我,她做微商,让方丈买产品。

以前,朋友圈也有很多微商刷屏,但方丈基本无视。一是不活跃熟人不多也不看朋友圈,二是不需要那些产品,他们也不会无中生有的来骚扰。

(微商鸡汤)

但是这次不一样,对面的微商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不买吧,难为情;买了吧,用不着,更主要的是肉疼,每种产品都价值不菲啊。

最终,方丈没有抵挡过面子,选了最便宜的牙膏买了1件,没想到不满意,至少要买2件。此时,方丈感觉不但肉疼,而且有心肌梗塞的征兆。

既然买了,她还要截图我们的对话发朋友圈。这简直难以忍受,方丈也是一个有小秘密的人哦。

于是,方丈在付出肉疼的代价后,闭门读书。以前,方丈写过一篇《杀熟》,主要讲商人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挣钱;但是经过此次的微商事件,方丈发现对这种变态行为的认识不够,一定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批判它!

(微商鸡汤)

搜索脑海,意识到以前读的书都不够切题。

《乌合之众》讲的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一旦融入群体,智商立马下降为零,如同谈了一个恋爱;这本书的理论很明显不适合于微商,因为朋友圈太封闭,只有少数的人能够看到。

截图到朋友圈这件事情,似乎利用到了《影响力》之中6个原则中的社会认同,人们做出是非判断的原则,往往是根据别人的看法,而非主观想法。如果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人买了这种产品,无形当中就会影响看到这条信息的人。

但是这些,仍然不足够!

直到方丈找到《怪诞行为学》这本神书,很多微商的行为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这本书是基于行为经济学而非传统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的选择都是理性的,如果偏离理性,市场的力量则会扑面而来;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们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即使我们知道理性的答案,有时候也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受益最深的观点是下面两点:

1、产品的价格并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书中提到了一个“价格锚点”理论,就是人们对一个产品的估价,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受记忆的影响,这也是微商刷屏的意义所在。

(微商正能量)

当大家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会被这些微商产品的价格潜移默化,当微商真正向你推销产品的时候,你不会与超市、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而会基于朋友圈的价格进行对比;如此,哪怕一个产品比市场平均定价高很多,你也会觉得物有所值,不贵。因为,我们是基于微商刷屏的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格锚点”。

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行为,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

2、社会运行的两种规范

社会当中运行着两种规范,一种称之为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相互的友好请求、赞赏、荣誉、责任之类。例如要求你帮忙搬一下椅子,这种请求不要求得到即时、对等的回报,只是给双方带来身心的愉悦。

而另一种规范称之为市场规范,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金钱去衡量,明码标价。

如果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所替代,则很难恢复社会规范。例如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他们每个月领的工资有限,但他们仍然去做,是因为荣誉感、职责所在(社会规范);如果每救一个人明码标价,恐怕他们就不会为了那么点工资去冒险,穷人也就只有死的份了(市场规范)。

(微商正能量)

微商所做的,就是悄悄的把社会规范转化为市场规范,把本来是基于友情、信任、能够带来双方身心愉悦的事情,转化为明码标价的市场规范。

朋友的交往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身心愉悦的程度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而来,而非现实的、赤裸裸的利益。用受益多少来衡量的不是朋友,而是各种成功学推销的人脉。

微商恰恰破坏了朋友这种关系,成了商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题目说讨厌微商,其实讨厌的是对社会规范的破坏,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明码标价,难怪人们越来越说现在是金钱社会。

(微商正能量)

微商说,想要飞的更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方丈想,这是把朋友忘掉吧。

百科上讲,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的;方丈觉得这个定义太窄,应该基于移动社交,有人的地方就要有微商,用陌陌的效果一定会好于微信。

举个例子,如果买的产品多,可以多买多送;集够一定的分,可以送份友情炮;增加用户黏性,多值!传说,陌生人比熟人更放得开;说不定还能再卖点床上用品、避孕套、壮阳、情趣玩具之类。

说回那个妹子,她春节期间一直很忙碌,大年三十晚上还在送货,说是有排名竞赛。方丈倒是认为,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回来了,利于卖货;再就是大过年的,谁也不好驳熟人的面子吧。

不过她的辛劳没有白费,春节几天的利润5000多块,害得方丈都想入非非,也想去干微商了。不过方丈的朋友很少怎么办?我们做朋友吧,你们一定要买方丈的面子哦。

说了这些其实白说,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你要记住哦,不要惹书呆子的方丈!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第(2)篇

整体想法:《怪诞行为学》,又名《可预见的非理性》,主要讲的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没办法用传统经济学(即你的选择都是理性状态下做出的),由此引出了行为经济学(即有时在心理作用等影响下做出了看似非理性的选择)。n对作者的看法:作者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善于观察、理性分析、辩证思维、严谨实验等等。我们在自我完善、工作提升、改善生活等过程中,都非常需要这些好的品质。n下面是每章的核心内容和我的心得,文章中的例子就不说了。【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n实验证明:如果A、A+、B让我们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A+。我的想法: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全方面分析B的优劣势,别让自己简单的两两对比和无从对比而放弃了B。n【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n实验证明:幼鹅效应(第一次消费的价格影响后面的出价和可接受的价格)、羊群效应(自己会在上次行为后面排队)和锚的作用(对比同物品的消费价格或者同价格的物品比较)会影响我们的选择。我的想法:认真思考你的现在的需求是刚性需求还是弹性需求。如果是刚性需求,别拿价格去比较,还要分析你如果消费后的幸福感等等。不然有时,你会因为价格放弃一些选择,这样活得太计较了。n【第三章 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n实验证明:如果有免费或者超级优惠的商品,人们都会排队去拿或者买,即便他们近期不需要这个东西。我的想法:看完这章,让我想到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会用各种优惠或者奖品来吸引用户或者促活用户。作为消费者的我,认为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近期是否会用到它、它是否会对我有帮助以及这个需求是否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去拿或者买我们根本用不到的东西。n【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价值:为什么钱不是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n实验证明:社会规范(由于社会关系无所有偿回报)和市场规范(你的付出都是有价格的回报)共同存在但是相互独立。一旦社会规范引入了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很难再被建立。我的想法:在一段关系中,别拿市场规范去衡量你们的关系和任何一人的付出。n【第五章 性兴奋的代价: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人”?】n实验证明:兴奋状态下,人会做出很多理性状态下不会做出的选择。我的想法:别冲动消费,别让情绪影响了自己的选择。n【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n实验证明:人们有拖沓的习惯,比如不积极去做身体检查,不定期去做汽车保养。我的想法: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物品,加强分期维护、早期维护的意识。n【第七章 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n实验证明:有所有权的人(即拥有者)会把回忆、情感等因素加入物品的价值,导致物品的价格提升。我的想法:在一桩等价交易中,拥有者别把难以用价格量化的东西加入定价过程。n【第八章 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n实验证明: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我们会延迟选择,并且会尽可能地拖延选择的有效期限。我的想法:全面获取正确的信息,接收客观主观的想法。理性分析。通过相对论比较,适当地关掉一些选择的大门。免得自己在选择的过程中,身心疲惫。n【第九章 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n实验证明: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我的想法:不要用预期(道听途说的印象或者事先的观点)影响你的选择。比如不要以为高级餐厅的食物都很好吃,乡下农家乐就不好吃。n【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n实验证明:安慰疗法很有作用。我的想法:这种心里暗示在我们没有底气或者需要勇气的时候,可以为我所用以达到预期的表现。n【第十一章 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n实验证明:在没有道德规范或法律约束下,人们犯罪的可能性很大。我的想法:国家、社会、公司应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和加强传播道德规范来让人们有超我的意识。n【第十二章 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n实验证明:社会上会有人们变相取利。比如公司里的人拿一支笔不会在意道德的谴责,但是绝对不会拿公司的现金。我的想法:在需要法律约束的场合,比如公司,可以加强公司规章制度,把一些违规的行为用价格量化。n【第十三章 可预测的非理性: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行为经济学?】n本书总结:本书前12章主要写了相对论、情绪、社会规范等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让我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但这个非理性背后的原因,都是可以被我们分析的。所以是可预见的非理性嘛!nnP.S. 这本书是我师父推荐我看的,由于之前忙着写论文,导致这本书花了三个星期才看完(可能是自己的看书速度太慢了或者压力一大就不看书了,这样很不好,以后会改)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第(3)篇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 更准确的说应该翻译为行为经济学。收获 :1.在购买商品上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作者通过在MiT的很多实验说明了人们在做判断之前会受到之前所接受的不同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这些被作者称为锚定比如说选择购买一件物品 会权衡相关产品的价格与主观上自我判断的价值。实际上买家往往并不知道产品明确的价值,这些就陷入了商家的销售陷阱。2.免费的陷阱, 有些产品并不需要。但由于免费 大家会抢购,这从根源上讲是人的患得患失,总是怕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失,但也因此中了更大的圈套。“先生, 今天您购买的冰淇淋买两杯送一杯。您要不要再买一杯呢?” 大多数下 ,“哎,一杯2元 ,买三杯要6元。那现在我只要花4元就能买三杯,我还赚了2元呢,等什么嘛 ,买买买!” 之后 商家的内心就开始窃喜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因为免费或者低昂的价格 舍弃从长远角度看最优的选择。3,大众觉得自我拥有的物品价值要高于他人的预期。 这一章节带给我的启示是,我完全可以将自己觉得虽然重要的物品但不需要的以较低的价格转手。比如我不用的钢笔,电子书阅读器,纸质书。有的时候放弃一些对商品的追逐 将资金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会更佳。4.心理安慰和预期的强大作用 。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说明了 人类在预期和心理上能对自身产生多么不同的影响。 今天听另外一本书。斯坦福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作者也给出了一组对照试验。试验对象之前听到智力也可以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另一组没有听到这句话。一个周期结束。听到这句话的试验对象测试成绩比那组没听到的高很多。 所以这一现象 我认为在商业上也会起很大的作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