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原则体会、实践应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2017/机诫工业出版社
全书五个原则单元,每个单元独立感悟应用实践体会,从组织、团队、个人效能,行动方法、决策技能维度学习体会应用领域如下:
一、 有效管理者定义
原则1.有效管理者贡献:should be
①自己的工作(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影响);
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司、同僚、下属);
③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会议、报告)。
but most of them:poor skill
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纠结所服务的组织和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抱怨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效果。
me:进步@管理职责
基础岗位存在管理职责的同时,高层也不因居于高位就放弃修炼管理职责胜任力。
结论:重视贡献对成果负责的人,是“高层管理人员”,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2. 管理者的承诺>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
①直接成果;②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③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me感悟:戒即时得利的商人思维。一个组织必须今天准备明天的接班人,如健康和美如此原则,今日的努力是为了下一个十年,现在的年轻是前十年努力的结果。
3.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
【专业人员】原则上,只有当他掌握了某种专门知识后,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4. 正确的人际关系4项基本要求: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5. 有效的会议开始时,先说明会议的目的和要求达成的贡献。会议围绕主题。
自问:“我们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某项决策?是为了宣布什么?还是为了澄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他会在事前想清楚会议目的,想清楚要求什么报告,以及想清楚简报的用意。他一定坚持开会必须真正有所贡献。
原则2:用人所长
6. 要用人所长
所谓的“完美的人”或“成熟的个性”,这些说法其实都忽视了人最特殊的天赋: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
me:有的人平均分65分,毫无出彩特长;有的人某学科可能59分,卓越学科95分。女人选男朋友或丈夫的观点适用于企业选人,选后者居多吧。
7.用人所长的4原则: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原则: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尤其基础岗位未来发展性。
(3)人性——职位。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 适当的人选
①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②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③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④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
a.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
b.如果不愿意,理由是什么?
Tip:这套方式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以当事人能做些什么开始。
Q所谓“少不了的某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调职,越快越好。否则,某人的才干再高,也将被糟蹋掉。
原因:一是某人其实并不行,不过是管理者没有对他苛求而已。二是管理者本人的能力太差,实际上是误用了某人的才干来勉强支持一个自己很难站得住脚的上司;三是本来就潜伏着某项严重问题,因为误用某人的才干而将该项问题掩盖住了。
How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me:有人觉得起草报告容易,但分析报告,并针对报告来做决策却十分困难。幕僚和中层这点相似,只把材料综合起来,把问题罗列出来,他们不适合担任决策者。提高领导人的水平容易,但提高全体人员的水平很难。《乌合之众》古斯塔夫的卓越发现例证,此处忽略的另一因素是原生水平不同的差异,很多人技能卓越并不源自组织内学习,进入前修为段位大家各不相同,如果晋升仅考虑组织内年限,该留的都走就不奇怪了,因为组织人才策略偏好将就短板人才,扼杀优势长项的人必将择木而栖。
me:《马太福音》埋钱币的故事,喻上帝给予每个人的天资。耶稣借这则“塔兰特寓言”,告诫人们要好好利用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天资。虽然每个人的天资有高有低,但只要你利用得当,都能得到上帝的赏识,为你提供更多的机遇。(货币单位的单词talent有“天资”之义既源于此)。
原则3:要事优先
me:践行“推陈出新”。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件事现在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控制膨胀的组织、人、事,确保核心价值点意义)
1.先后次序的考虑
me:要事符合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规律,开始要事前总有重新评估原则(不忘“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正如小说家夏洛特姐妹难以找回17年前昔日恋人恋爱的感觉,当下幸福当下决策,未来再办=永远搁置
. 重将来而不是重过去
.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从;
.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原则4:决策
决策me:①分辨例行性Q,策略性Q,重视“解决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的重大决策,情势中的常数。②决策涵盖什么,应符合哪种基本的现实。合理决策优于巧妙!③实施!
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
◆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假设是不必辩论的,却必须经得起验证。假设是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基于未来非过去: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适当的一种。
case投资举例:其一,衡量投入资金需要多久才能收回;其二,衡量投资的获利能力;其三,衡量投资收益的“现值”。
◆ 反面意见的运用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反面意见价值点:“另一方案”、激发想象力、拯救领导者于组织撕逼大战于水火
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把握自己、掌控时间开始
人类社会需要实现途径:
①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
②分析时间记录
③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④“领导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赋,而是指人人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要事优先和①②呼应应用)
⑤有效的决策,重心在于合理决策,应用。
Sum: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
原则5:掌握自己的时间
“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①记录时间;②管理时间;③统一安排时间。
Tip:面对时间无弹性曲线首先能做到记录,分析,优化(去除无关,增加不足)。
2019.05.19(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 读后感 第(2)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
◆ 推荐序三
>>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 管理者必须定期检讨,一旦确认某些事情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就应该予以终止,转向更有价值的事情。
◆ 推荐序五
>>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
◆ 第2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 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 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
◆ 管理者的承诺
>> 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没有这项承诺,管理者就等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必将有损于其服务的组织,也必将有损于与其共事的同事。
◆ 正确的人际关系
要有真材实料才能服众
>在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成就,那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愉快交谈,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
◆ 要用人所长
>> 见人之所长和用人之所长。
◆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 第5章 要事优先
>> 正因为管理者面对的事务太多太杂,才特别需要专心。一次只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时间、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
◆ 反面意见的运用
>>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会先找出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一直以来对这类管理学的书兴趣不大,觉得它们跟一些成功学书籍和鸡汤文一样枯燥无味。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完了这本由彼得·德鲁克大师撰写的书,没有想像中的无聊,倒是让我受益良多。
德鲁克先生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简单易懂,适用性广,至少像我这样的在校大学生都能从中品味一二。在未读此书之前我以为管理者就是负责管人的,能做管理者的人不过是因为他比别人有经验而已,换言之,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而看完书后,我认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是片面的。当管理者不单单需要一定的经验,他还需要一定的自制力,时间管理能力,人才识别能力,决策力等等。的确,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可你是自己的管理者,还是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的管理者,其对能力的要求却又不断加强。所以我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递进过程,能力和目标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去提升去实现的,尽管我们当下还不是什么管理者,但至少应该从管理好自己做起。
本书一共有八章,在我读来最津津有味的一章莫过于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课余时间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可偏偏大学就是一个分水岭,四年后是笑着离开还是哭着毕业都要看我们这四年的时间利用程度与质量。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资源丰富,我们学生群体从而衍生出诸如“手机依赖症”和“拖延症”等各种“现代病”。说起对时间管理与掌控就是一件想起来容易做起来痛苦的事情。因而德鲁克先生所说的掌控时间三步走计划: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这似乎可以慢慢引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由此我也准备了一个每日计划表记录自己时间的使用,尽管万事开头难,但是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最后我想说说的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重任,见人之所长和用人之所长。之所以谈这点是因为我在阅读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时候曾一度十分讨厌书中的刘备与宋江。这两人可以说除了品德高尚,无论是才能和智谋都远不及书中的许多人物,但他们却是妥妥的管理者。看了此书后我才明白原来管理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十全十美的,刘备与宋江的过人之处或许在于能善于发现人才与挖掘他们身上的过人之处。刘备能与关张二人结为异性兄弟并大胆任用二人,他也能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作为军师,单凭这三人就能为他撑起半壁江山了。而宋江不仅仅以仁德服众,并且从不以领导者管理者自居,敢于任用卢俊义与吴用等比他优秀的人。可见作为管理者,虽不一定是千里马,但是能成为可以识别各种千里马的伯乐,即知人善任,也算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了。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包政教授也说过:“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见这一才能的实用性极强。
初接触管理学,觉得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所以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先学后用,慢慢琢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 读后感 第(3)篇数次在培训课堂上学习本书中的理论,这本书也在书架上吃灰好几年了,这次算是第一次认真读完。和上课的内容故事可以完全对应起来,边读书边想起老师讲过的案例故事,印象极深刻。最近在思考推行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个体会更让我发觉案例教学的卓有成效。
本书的主题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认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并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炼方法:
第一,掌控自己的时间
我们往往感觉过得很充裕,殊不知事情还没做好时间已经过去,记忆和感觉不可靠,需要客观记录时间花费在哪里,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统一安排可以支配的时间;
第二,我能贡献什么?
企业与员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要从自身出发,完成对组织的承诺;使专业人士更加高效,正确的人际关系,高效会议;
第三,如何发挥人的所长;
用人所长人人是才,求全责备无人可用。要有效管理上级,利用上司和同事的优点,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四,要事优先;
摆脱昨天,无论是好还是坏,不必纠结,总结复盘利于明天的发展;分析每件事不做的后果,可以不做就不做,重要的事情优先做,一次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五,决策的五大要素
▪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第六,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而绝大多数的选择,都是任何一项方案均不一定优于其他方案时的选择。
有效的决策,常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
作为管理者,卓有成效是职责使然,在对工作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坚信坚持改善和成长,坚信可以做到卓有成效。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