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剧透)如果有一天我不记得你了,我还记得爱…n无论是失忆还是年老后的脑退化,我们大概都有可能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我知道,有一种永恒美好的爱,就算忘记了爱的人的模样和名字,但爱的习惯依然会让你记住爱的感觉,就如克里丝某天会突然觉得睡在枕边的应该是个有刀疤的男子,而不是她以为的“本”,她会有一天想起她的儿子会想起她的好友,不是忘记,只是记在了最深处。有一种疯狂偏执的爱,自私到与死亡共舞。整本看来,我从未怀疑过迈克对克里丝的爱,只是这个世界就会这样,你爱的人却无法在一起,放手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他却失控的毁了彼此。他一定也后悔过,但是活下来却失忆的克里丝一定也让他庆幸过,可是这个世界哪里有完美的谎言呢,克里丝的记忆就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毁了他以为的幸福。但是我也很同情他,伪装自己,甚至改名换姓,每天不厌其烦的讲述“自己”和克里丝的过往,又多么心酸,他不断的暗示克里丝他们以前很快乐很幸福,也不断的麻痹自己他现在也很快乐很幸福,然而身心的疲惫只会让他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偏执。刚开始读的时候脑海中飘过了2部有点类似的电影,一个是初恋50次,一个是记忆碎片。记忆碎片则有类似主角记日记的做法—刺青,只不过不同的是失忆被利用和欺骗的原因。而同样是“一夜忘”的情节,初恋50次温馨甜蜜,而这本情节从缓慢到加速,感情从迷茫到感动再突现恐惧到安心,我也跟坐过山车一样,猜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完美的收场让人舒一口气,幸好是个美好的结局,有爱就有希望。
别相信任何人(电影《在我入睡前》原著) 读后感 第(2)篇看完之后好害怕!也真真的在思考!我本以为是对爱情的占有问题引发的悲剧,可是爱情主体本应为人本身,可见,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多重要,曾以为毕了业之后进入社会,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可以假装不是那么的在意,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想法、解决方式都不同,但是经过迈克,我相信无论在哪,处于什么环境,什么位置,讨厌的人依旧讨人厌,因为讨厌总是有理由的,相信自己的感觉,做人不能太心软,打一巴掌给一颗枣,你还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你TMD当我是圣母玛丽啊!I HATE YOUn情绪波荡起伏,压抑、紧张、害怕、难过等轮番轰炸,只能太佩服沃森的智慧。文章前三分二完全是一马平川的铺垫,还觉得跟书名没什么关系,虽偶尔有些无聊但也还看的下去,只有最后一篇,才称得上高潮,情节大反转,让看的人不禁害怕。相信所有的读者在看到最后一章节都会毛骨悚然,心疼女主的遭遇,理解本的无奈和心酸,感叹迈克的爱情,害怕一生遇到迈克这样的人,将爱情、占有、自私、暴利、精神、仇恨等作为理由无限放大,摧残毁灭着对方,直至生命的尽头,都不曾怀疑是否自己做错了... ...
别相信任何人(电影《在我入睡前》原著) 读后感 第(3)篇一个还算不错的故事。
这本书胜在情景设计。克丽丝只有24小时的记忆,而她凭借一本日志,当天记录第二天再阅读的方式,逐渐将自己的生活和当年的失忆真相揭露。
别相信任何人--就如同克丽丝在日志第一页写上的不要相信本。本作为她以为的丈夫,每天要向克丽丝解释当年的事,不弃不离的照顾她,说实话我当时觉得“本”真的很爱克丽丝,可是结果却不胜人意,装作本的情人迈克究竟是爱的深刻还是爱的变态,我觉得是后者。
不足在于情节不算紧凑,逻辑推理不够清晰,揭露的过程有些很突兀,总觉得有些细节有点小问题。
不过有意思的是,克丽丝生活在迈克设计的世界,依靠他的描述来认知这个世界。而我们呢?也是通过旁人的描述和其他方式来了解,旁人的对万物的定义对于我们的影响,真的是很大。只不过幸运的是,认知能力随年龄递增,我们终究形成了自我判断力,尽管仍有些受其他人影响的偏见和瑕疵。
别相信任何人!?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