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读后感(3)篇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热激越的性格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六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2011年,《史蒂夫·乔布斯传》出版;在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推出了修订版。在原有《乔布斯传》的基础上,修订了全部译文,采纳了读者对翻译的众多建议,使得整体译文更加完善,更加精良。此外,修订版一大亮点是新增补作者亲自撰写的后记,描述了乔布斯去世后的相关过程,包括葬礼等,对读者有新的吸引点,也更完美了此部经典著作。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读后感 第(1)篇

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位永远活在人文与科技的交叉点的伟大创新者认为自己最希望留下的遗产是: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宝丽来的埃德温·兰德曾谈过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在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们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米开朗基罗懂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

人们付钱让我们为他们整合东西,因为他们不能7天24小时地去想这些。如果你对生产伟大的产品有极大的激情,它会推着你去追求一体化,去把你的硬件、软件以及内容管理都整合在一起。你想开辟新的领域,那就必须自己来做。如果你想让产品对其他硬件或软件开放,你就只能放弃一些愿景。

过去,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公司成为硅谷的典范。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惠普。后来,在半导体时代,是仙童和英特尔。我觉得,有一段时间是苹果,后来没落了。而今天,我认为是苹果和谷歌——苹果更多一些。我想苹果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曾有过起起伏伏,但如今仍然走在时代的前沿。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已经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但是我欣赏他们所做的,也了解那有多么困难。他们很擅长商业方面的事务。他们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他最后成了最富有的人,如果这就是他的目标,那么他实现了。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且我怀疑,那最终是否是他的目标。我欣赏他,欣赏他创建的公司,很出色,我也喜欢跟他合作。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即使在看到Mac以后,他们都模仿不好。他们完全没搞懂它是怎么回事儿。

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在推动销售、改写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施乐公司。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将其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才能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迪士尼、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搞砸了,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互相吼叫,但那可以说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在别人面前说“罗恩,那个商店看起来像坨屎”的时候,没什么不良感觉。或者我会说“天啊,我们真他妈把这个工艺搞砸了”,就当着负责人的面。这就是我们的规矩:你就得超级诚实。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戴着领带,说着上等人的敬语,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

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不过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6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我当时就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很不好受。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迪伦本来可以一直唱抗议歌曲,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必须向前走,1965年在民谣中融入电子音乐元素时,他疏远了很多人。1966年的欧洲巡演是他的巅峰。他会先上台演奏原声吉他,观众非常喜欢。然后他会带出The Band乐队,他们都演奏电子乐器,观众有时候就会喝倒彩。有一次他正要唱《像一块滚石》,观众中有人高喊“叛徒”,迪伦说:“搞他妈个震耳欲聋!”他们真那样做了。披头士乐队也一样。他们一直演变、前行、改进他们的艺术。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我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他对死亡的思考是:

我对上帝的信仰是半信半疑。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认为一定有超出我们所见的存在。

我愿意认为,在一个人死后有些什么东西依然存在。

如果你积累了所有这些经验,可能还有一点儿智慧,然后这些就这么消失了,会有些怪怪的。所以我真的愿意相信,会有些什么东西留存下来,也许你的意识会不朽。

(他沉默了很长时间。)

但是另一方面,也许就像个开关一样。

啪!然后你就没了。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喜欢给苹果产品加上开关吧。

他说他对不起Lisa,但已经比很多不负责的父亲强了:

那个周二,他一直盯着孩子们的眼睛看。他一度长久地注视帕蒂和他的孩子们,然后看向劳伦,最后目光越过他们看向远方。“噢哇,”他说,“噢哇,噢哇。”这是他遁入无意识状态前最后的话语,大约是下午两点钟。他的呼吸变得沉重。“即使是现在,他依然有着坚毅的、英俊的轮廓,一个专制者的轮廓,浪漫者的轮廓。”莫娜回忆道,“他的呼吸表明他就要开始一段艰辛的旅程,一段急剧升降的路程。”莫娜和劳伦整晚都陪在他身边。第二天——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史蒂夫·乔布斯走了。他的家人都在他的身边,亲抚着他。

2019年2月14日在D7552列车上用iPad看完,划线380处,并写了这些书评,

我戴着AirPods在感受乔布斯爱听的巴赫,

iPhone在给我的iPad提供热点,

包里还躺着一部写文章用的MacBook。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读后感 第(2)篇

2019-26本书书评

       我不是一个苹果迷,准确的说,我没有主动买过苹果的产品,看这本书的机缘主要来自一个关于乔布斯妻子劳伦。鲍威尔再次恋爱的八卦文章。但是打开书,我就被乔布斯是被领养的孩子,退学,嗑药这些高频率内容迷上了,一发不可收,五十万字的传记,采访了一百个左右的朋友汇集内容,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纪,文字简洁明了,内容朴实无华,展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的个性体现在他创造的产品里。正如苹果的核心理念,从1984年最初的Mac到整整一代人以后的iPad,一直都是端到端的软硬件整合,乔布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激情、完美主义、阴暗面、欲望、艺术气质、残酷以及控制欲,这一切都跟他的商业理念和最终的创新产品交织在一起。

      这种融合在其个性和产品中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极致。乔布斯的极致还表现在他的专注力上。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并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那是乔布斯亲自写下的一句话,他接着发表了著名的总结词,这句总结词很适合那天,也很适合这本书,“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4修订版)读后感 第(3)篇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传记类的书,本来不知道传记什么样才能算作好,看了这本书,我想,这就算作好的传记书。

看之前知道乔布斯很厉害,但也没抱有什么期望,我不喜欢乔布斯,他尖酸刻薄,自私自利。不过,我也违背了一条,讨论某个人的成就时不该指责他的道德,就像你评价一个作家不能嫌他丑一样。

首先,这部作品深刻地描述了乔布斯的一生,不仅有对他成就的客观评价,也有对他缺点的真实叙述,很难想象一个人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缺点也公开评论。

乔布斯这一生也是大起大落,不过与让人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很不错,他的养父母对他很支持,使得他刚开始创业就有很不错的资源,然后一举成功,创建了苹果公司,此后也一直与它相关。

乔布斯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但我觉得他能成功更关键的在于他强大的执行力。他是那种真正洞察了这个世界运行规则的人,他能真正运用自己能获得的一切,他不是很优秀的工程师,但他的确能督促工程师们把他想要的优秀作品做出来。

乔布斯崇尚嬉皮士,这也的确让他颠覆了这个世界。

他不仅改变了个人电脑,也改变了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苹果手机与安卓不同的是,苹果有100分安卓有99分,而他们的差距却不是差的一分。我也开始有点对苹果手机感兴趣了,有点好奇他口中那个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作品。

从个人的层面说,他有很多的缺点,没有对最初的朋友给予应得的酬劳,对爱情也不算负责,对子女更算不得负责,他最初遇到的问题更是因为他的自私。但慢慢的,他也成长了,开始成熟,开始认清自己的责任。

不想对他的个人生活做什么评价,只是每个人都要成长,也总会成长。关于历史,他的确创造了历史,而这个过程确实有很多的品质值得学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