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放疗期间,她总是絮絮叨叨地给我讲述着陈年往事,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实在听不下去。但看到她如孩童一般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又不忍心坏了她的兴致。想转移一下话题,硬来又觉内心有愧于自己的不孝行为,怎样让生病的母亲精神世界里有些新的东西,以分散她忧虑自己的病情的精力,于是在陪伴她的同时,开始读这本书,不时读到一些段落,分享给母亲听,母亲果然上钩,很是喜欢,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发表感悟,且不断地追问作者的一些细枝末节和她老人家关心的话题。常用的句式是,后来呢?又发生啥了?哈哈,有效果了。
读完这本书,原本困扰自己的烦乱意念和想不开的心结,似乎舒缓了不少,是啊!尤其读到先生文革期间经受的磨难,几度落泪!联系之前自己未曾读完的《追寻人生的意义》,以及清明节前去白公馆和渣滓洞参观的经历。置身其中的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深深打动我的共性。那就是屡次在苦难中,几度经历生死,依然能发现生活中美好,不断给予自己力量!这份坦然,这份从容,着实让人感动不已。想起那样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读后感300字 第(2)篇这5星不是打给这本书的写作水平的,而是给季羡林老先生一生勤奋,高产优质的作家学者的一生打分,当然人家是不用我打分的。好多想说的话,在总结的时候又写不出来了。这也是我十分感动于读这本自传的感慨之一。那么遥远,那么悲痛的事过去了,仍然能像回忆昨天一样,有理有据,有纲有领,有幽默有自嘲,洋洋洒洒说一生。不愧是老学者。另外读到文革十年的时候,为老先生的遭遇感到可惜,如果十年用来研究学问,那成果该何等的壮观,而且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坚持翻译,不忘修炼自己的武功,我生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武功忘一半了,说好了每周写一篇影评,但这些都随着饭菜,吃进去又排出去了,白白浪费大好年华。也许季老先生在艰难的岁月时候,有过那么几回会假设自己如果在国外一直流血教书的话,会不会就好受很多了。但这是只是假设,真那样的话,就不是“国宝”季羡林了。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读后感300字 第(3)篇季老一生学贯中西,笔耕不辍!季羡林先生是真真正正的学术大师!
本书详细介绍了季老从儿时到小学,到中学,大学,出国留学,归国任教一直到耄耋之年的详细的人生阅历过程。
季羡林幼时就失去母爱;留学国外时期又经历了二战的炮火,挨过饿;归国后又经历“文革十年浩劫”的洗礼。他一生历经坎坷艰辛,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却始终“忠于学术,初心不改”!为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知名的学术大师!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