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后感(3)篇

习惯的力量(新版)
作者:查尔斯·都希格
本书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包括数百篇学术研究、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都希格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后感 第(1)篇

【习惯是不需抉择,迅速并长期地行动】

环境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去除决策的需要,使得动作更迅速,因为一切都只需要做出反应,最后成为习惯,而不需要抉择。

1、习惯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2、如何创造新的习惯---要改变习惯,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学习观察暗示和奖赏,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惯常行为。(我努力工作是因为我预期自己能从科学发现中得到自豪感,锻炼是因为我预期在结束之后能够感觉很好。我希望我能选择,而且选得更好。)

3、核心习惯---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玩乐、消费和沟通方式。核心习惯影响其他习惯的改变。核心习惯说明成功不需要作对每件事,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它行为模式的习惯。每天早上整理床铺,与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强的幸福感以及控制预算能力有关。)

4、星巴克的组织习惯---就算面对重重压力,我们的工作依然是提供最舒适的服务。(不忘目标,抵抗压力,拒绝诱惑。)

5、星巴克的组织习惯---意志力转化成习惯的过程:在困境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预测并想好解决措施。)

6、星巴克的组织习惯---赋予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自主权,动力会更大。)

7、理解框架:找出惯常行为---用各种奖励进行试验---将暗示隔离出来---制定计划。确定哪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

8、【养成习惯的一些技巧、方法、策略】

a.危机就是转机---危机可以提供机会,让我们做之前不能做的事。

b.加入社群团体---和群体一起努力时,改变的成功性会更大,信仰也是必要的。弱联系的熟人拥有的影响力通常比好朋友大,或者两者不相上下。

c.核心习惯的影响力

d.小成功的影响力

e.记录的影响力

9、养成跑步习惯的原因:a.有规律(一周3到4次),b.时间(时间固定),c.动机(减肥,内啡肽,成就感),d.记录(记录更明确你所花费的时间及成果。),e.跑友的互相影响,f.跑步本身之外的收获。

用好的习惯代替不好的习惯,有有意识地培养好的习惯,自律,行动。过程就是结果。(优秀是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后感 第(2)篇

习惯让人不假思索行事,所以有说法说我们的生活是习惯的集合体,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那么习惯是什么?它有何力量?《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尝试从个人、企业还有社会的层面去分析它、阐述它。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书里从个人层面讨论习惯,譬如:

习惯是什么?从生理角度分析,它是多次重复后内化在大脑‘’基底核‘’的让人无需思考就自然而然的行动。打个比方就是习惯是水,人们是鱼,鱼在水里游着,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那么习惯又是怎么形成的?它是通过形成‘’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的回路而建立的。如果能清楚分析构成这个回路里的各要素具体是哪些,譬如哪些情景会形成驱动该习惯的暗示要素,在发生了这个惯常行为后让你真正感觉好的或者注重的是什么(所谓奖赏)之后,你会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习惯可以改变吗?答案是可以的。如果想改变习惯,先要有决心,然后从对习惯的详细分析入手,通过观察和记录找出其中的规律,在不改变暗示和奖赏这熟悉的回路里,尝试去改变自己的惯常行为,实现对习惯的改变。用清单记录规律、设计检查清单定期对照和记录目标实现情况、加入和你目标一致的组织、给自己找到信仰或者愿意相信的东西,都是据介绍改变习惯的有效方法。

至于书里谈到企业等社会组织也各有其习惯,它提出‘’核心习惯‘’的说法,认为核心习惯决定企业或组织的存亡和兴衰,我有点不大赞同,我觉得用‘’工作理念‘’或者‘’企业文化‘’表述会更加准确些。虽然我认同员工确实会在自己的工作组织里培养出工作习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做事方法等。而这些反过来确实对企业也有影响。

书里对社会习惯的分析,我觉得比较牵强,我认为作者举的诸如黑人平权运动的例子与其说是因交往习惯发申的社会运动不如说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条件具备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如果从人类社会的层面,对社会习惯进行分析,牵扯的因素太多,并不是有限的篇幅能交代清楚的,所以这部分作者没能驾驭,读完还是没摸到头脑。

但总的来说,这是本能提供一些有趣答案的小书。我看完觉得最有趣的是它对于记忆的解答: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器官,人们有时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和别人对同样事物的记忆有差别,要么就干脆没印象了,又或者自己觉得记得很清楚的某件事,而别人已经忘记了,那么为何大脑会认为某段记忆比另一段记忆重要?这本书认为是因为某段记忆含有形成习惯的那些要素,诸如驱动引发习惯的那些暗示元素(如声、光、气味、场景等)等,暗合了大脑形成回路的路径,所以尽管你当时不以为意,那段记忆却成为了你的大脑认为重要的记忆。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后感 第(3)篇

不开心,刚刚写了半天的书评竟一瞬间没了,跌倒了,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然后继续往前走,因为不重写还能怎么滴!nn总是会在某些时候有些难以抑制的冲动,而在冲动地做出某些不正确的事情之后又忍不住地后悔、懊恼,也尝试过分析自己冲动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却很少想到习惯在这里竟发挥了难以比拟的重要作用!n用从本书学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不难看到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微妙而又潜移默化的作用机理。n我们总会重复地犯一些错误不是吗?nn曾无数次告诫自己要细嚼慢咽、吃饱即止,面对美食时却仍然忍不住狼吞虎咽、畅饮畅食;曾无数次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以后绝不晚睡,当又一个舒适的夜晚来临时却依旧迟迟不肯放下手机;曾无数次鼓励自己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去锻炼去运动,可事实上那样的起点在不断地被推迟推迟……我们被“习惯”这样的地心引力强劲地吸在原地,懒惰着腐烂……nn如果现在的你还是和三年前的你一样,曾经的那些不好的习惯现如今仍然烦绕着你,你还怎么会前进?nn作者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角度向我们论证了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去重塑自己的习惯!我们需要明白“习惯回路”,找到自己习惯的“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并替代自己那些充满负能量的惯常行为!n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恰当的手段(记录、计划等等)以及自身的意志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自律者自由!自律像一道防火墙,避免了欲望之火从一处领地逾越界限烧到另一处。一个人自律的功夫越纯熟,就越擅长驾驭和调伏欲望。n是本好书,强烈推荐。从个人到企业,从消费者心理到社会运动成功的条件,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事实使得作者的说理精彩有力、趣味十足!nn愿你我从此认清习惯,合理地处置它们,进而有意识地引导自己走向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