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半年,重读此书,对估值、品质和时机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为获得真理,还需永无止境的学习和追求。
以下为读书笔记: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
估值—>只有买得便宜,才能卖得便宜。
方法:
看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一系列的指标。
二、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
品质—>核心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定价权,是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方法:
1、是不是好行业
行业格局方面:宁数星星,不数星星
2、差异化竞争
* 品牌
* 有回头客,即用户黏度高
* 单价不要太高
* 转换成本
* 服务网络
* 先发优势
三、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
时机—>对于多数人而言,对待选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试图“抄底”或者“逃顶”上
方法:
1、看估值
2、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进行分析
3、根据对市场情绪的把握和逆向思考进行分析
总结: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
与之相对应的投资分析工具:
1.波特五力分析。
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2.杜邦分析。
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3.估值分析。
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三板斧”分别解决的是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的问题,挑出来的“三好学生”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读后感 第(2)篇第一次看到敢于把价值投资和国内市场充分结合的基金经理写书,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国内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公募,私募基金都面临资金回撤的风险。评价机制并没有完善,而投入资金的人,也并非都适合做风险投资。更适合做价值投资的,恰恰是散户,但是又能有几个散户做了深入调研再去投资?n这本书有一些亮点n1:巴菲特的话被拿来重申,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2:选对赛道,选择能确定的,尽量不要去预测未来。3:找到定价权在谁那里。4:有些人天生适合做投资,有些人并不适合,后天能培养的不占主要位置。5:听到这次不一样这样的话,去翻翻前几次牛市顶峰时的报纸。任何事都会过去。6:搞明白本金的波动风险和永久损失风险。7:已经被认知的不怎么好的行业,面临淘汰,可能还要几十年。被觉得好的公司,可能盈利稳定的情况下也要几十年才能消化泡沫。8:低增长,高通胀的格局下,按历史上其他国家的规律,资金会逐渐从实体流入股市。9.:好的公司是竞争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10:中国政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不能拿2阶段和别人的4阶段比人权。4阶段的国家也经历过我们现在的情况。投资的路,像一场历练,市场每天都会波动。到底是风在动,还是树叶在动,还是心在动?n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读后感 第(3)篇本来想先读《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后来想想还是先从《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吧!投资这件复杂的事儿,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在让人眼花缭乱的投资市场中探求最简单的真谛的!
作者在本书中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二十多年投资经验的精华:
1、先以投资理念开篇,讲述了用大局观做投资、重视逆向投资以及如何挑出行业里的三好股票。
2、接着分析了三个实用的投资方法,也就是如何估值、鉴别品质、选择买卖时机。
3、随后在投资风险中,解读了价值陷阱与成长陷阱、风险与安全边际、以及价值投资的局限性。而在行业投资策略中,可以利用四种周期和三大杠杆,来把握行业轮动的时机。
4、最后关于投资心理,作者提出要理性地对投资万象的冷静洞察,避免陷于乌合之众的随波逐流中。
读完后,还是没有悟到作者的精髓[折磨]。漫漫投资之路遍布荆棘,唯有继续上下求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