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后来已经看不下去了。以前对大刘是很崇拜的,然后看这些短篇……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好,良莠不齐。有很多只是一个想法,并没有那么完整和严谨,而且还有各个角度的尝试,有擅长的方面,也有非常失败的地方,让人特别特别失望。Ps他绝壁是个直男癌。n塌缩讲的是一个时间倒流的世界,让我们觉得一切存在即合理。n西洋讲的是郑和下西洋如果继续走到欧洲的故事……这个历史故事真心不了解,但总觉得中华民族的羊性还真搞不出来这统一世界的事儿。历史都是缺一不可的。n镜子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啦,总觉得宇宙就应该是这样的,茫茫一切皆有定数。而且对社会的灰色地带又做了一次描写,存在即合理。n朝闻道 夕死可矣,首先这个观点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也不太接受。而且感觉他们用这种引力波的形式传递知识,本身也和故事里面构架的选择矛盾总觉得有bug。提问的问题也是够了,真是肤浅。忘了雷利问路飞要不要知道op是什么的时候怎么拒绝的了吗?这才不是科学精神吧。n命运,也很有可能,人类之所以站在巅峰,也是因为某个智慧物种作死的蝴蝶效应呢。n山,前面重力的部分铺垫的很扯淡很没劲,但是从密实宇宙论开始真的很有趣。n时间移民,这个感觉一点也不完整,只是一个大概的设想。太武断了。n思想者,这个故事里最宏观和最微观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很奇妙,但是真心不爱看大刘儿写言情啊。n吞食者,没有安保部门,只有各国首脑和一个上校和巨人讲谈判,连科学家也没有。这个故事能不能走点心。还打感情牌呢?人类秘书长居然在恳求?拜托宁愿核弹毁灭地球也不会接受这不平等条约的好么,差评。虽然最后选择用月球撞是很壮烈的,但是结局还是并不接受。n微纪元,变大变小的故事很有意思。可我不能想象小人儿面对动物和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也不明白最后他有什么权利把胚胎焚毁。n天使时代,基因改造的故事。感觉改造方向有点不对劲儿。n梦之海,这对话写的也太苍白了好像和网络小说一样。最讨人厌的一部。科幻小说的魅力建立在基于科学基础上,建立一个严谨禁得起推敲的世界。这是啥玩意啊没海洋了还能活五年,盐还都析出了,南北两极的水资源也没有提,凭空就出来了一个人把水都运走了。这艺术家题材尝试的真是失败。n微观尽头,开篇说是粒子撞击夸克,也不知道是啥粒子,和夸克撞击粒子有区别吗?你咋知道碎的是夸克还是粒子,除非是夸克撞击夸克。太不要脸了你说负片宇宙就负片宇宙啊,你凭什么决定全人类的未来,政府的作用就是约束你们。科学家和吸毒的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你们沉溺的事物对世界发展有帮助而已。而且负片宇宙好简单哦,只有天空的颜色变了各种物理学定论全都不会变哦,尼玛真逗。n欢乐颂,老子已经不想吐槽了,好扯淡。能不能别让领导人谈技术,让科学家谈艺术?
时间移民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一本在ITC中度过的书》
序里说,刘慈欣从来不浪费笔墨去描写那些感性个体,即使写了也是晦涩干瘪,被人诟病缺乏‘人文关怀’,其实我觉得不然;感性是一种更加难以言喻的情感,它细腻,大部分都是以小见大。而在科幻里,特别是刘慈欣这类风格的作品,我认为是一种以大证小的手法,残酷的暗森林体系里,弱肉强食的背景下,引人反思的人性有着更加撼人的力量,这种是一种间接的展现,并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才被人诟病吧。
在小说里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次体现就是他的三体那里,当面临末世的到来,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种见解的举报,就极好地体现了那种人性丑恶,这种描写在大时代背景下显得愈发让人心颤。还有微纪元里,幸存者烧毁留存的人类胚胎,还有吞食者那里,大使对地球最后人类的认可,还有元帅们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点点滴滴,体现给人的不仅只是残酷的文明进展,应当看到这藏在背后的人文关怀。
当然,大体上那种无情冷酷仍然是主流,喜欢那种惨烈。当你面对的是人类文明或者地球的生存时,你所认为的人性,道德还应不应该存在时的那种无奈,这种剧烈的矛盾在我看来不仅看到的是冰冷,同样也加剧了对人性人文的思考。
时间移民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断断续续看完的时间移民,看完2018再来写感悟,也许故事我已经不能详叙,但初看时的震撼依然留存心中n第一感悟是要学一点儿物理,许多专用名词虽然不懂,但隐约窥探中确实感受到科学的美,荡气回肠。印象最深的是,个体终将消失,在文明前进巨轮的碾压下(无论是自己或外来的文明),也许群体也终将消失,文化艺术可能完全迷失在进化中,也许成为一条数据的洪流,大刘的猜想多种多样,但我的感觉最后殊途同归,震撼中夹着迷惘。因为感觉他的幻想确实有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小概率事件也经不起亿亿万万年的选择。在仍未踏上的路口,我心里都是虫虫的丰沛感情,恐龙来使平静的把文明吞噬文明当作理所当然,却也仍然在“李白”的诗篇下不屈不挠,挣扎到毁灭。也许有一天,个体,民族,国家的荣辱和仇恨在人类的种族延续面前都会淹没,为本代文明而燃烧的牺牲会一往无前,我还是庆幸生在此时,并希望,我们的文明带着我们的文化,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