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动物庄园 读后感(3)篇

动物庄园
作者:乔治·奥威尔
曼娜庄园里的一头猪“老麦哲”(Old Major)临死前号召庄园里的动物反抗人类剥削,建立动物自己当家做主的共和国。老麦哲死后,庄园里的两头猪继承了他的思想,将其总结为“动物主义”,并以此为革命纲领领导了一场起义,将人类赶出了庄园,实现了“动物当家做主”的愿望,并把庄园更名为“动物庄园”,同时制定了宪法性质的“七诫”。但起义成功不久以后,作为领导集团的猪发生内部政治斗争。革命领袖之一“斯诺鲍”(Snowball)被宣布为革命的叛徒遭到驱逐,而另一革命领袖“拿破仑”获得了庄园的绝对领导权。此后,猪领导集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最终变成了比人类更甚的剥削者……
动物庄园 读后感 第(1)篇

“桃花源”里可耕田?

惊叹于奥威尔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书中狡诈多变且心狠手辣的压迫者义愤填膺,对忠厚勤奋却逆来顺受的劳苦者哀怒无奈,同时也明白了独立思考判断和敢于怀疑抗争的精神是何其可贵。在当下物欲横流娱乐泛滥的时代,思考的匮乏与人格的不完善是导致庸俗的致命点,这样的书也的确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本书篇幅较短,却意味深长。作者根据苏联成立前夕至1943年召开德黑兰会议之间的历史故事,借寓言的形式把动物比作不同的人物,将它们在书中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有人说奥威尔的这部小说是在抨击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甚至在预言以后的共产主义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表面现象略似如此,然实则非也。本书的最后章节里,在动物首领获得与人类庄园主平等地位后的对话中,直白的揭露了政治统治的本质,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者的意图也由此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结合奥威尔另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1984》,可知他真正所反对的是暴虐无道压制人性的极权主义。

庄园里的动物猪从受人类压迫,到谋划联合进行反抗,再到事成之后转变为统治阶级,其方式步骤也极具手段性:一,宣传集体主义和理念和崇高信仰,虚设框架美化未来生活,营造气势吸引参与者;二,颁布虚假数据,切断外界信息源,制造潜意识敌人,实行愚民政策;三,高压思想统治,大肆鼓吹个人崇拜,衍生特权阶层,亦是变相压迫。

昔日的同志转为残酷的暴君,死亡的恐怖气息令人噤若寒蝉。我不禁想起奥威尔《1984》里的一句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在知乎上看到更为细致的前苏联各。阶层与本书角色的对应关系,内容如下:

“英格兰的生灵—–国际歌(点燃革命的火种,大众的精神信仰,专制形成后被取缔)

琼斯先生–沙皇政权(被革命对象,曾经反扑并失败,后来成为恐惧的符号,猪的专制统治合法性的借口)

农场主的屋子–克里姆林宫(起先是博物馆,后来领袖就住进去了)

弗雷德里克–纳粹德国(典型德国名字,先欲沆瀣一气,后来遭到欺诈而受其侵略)

皮尔金顿–英国(典型英国名字,纳粹入侵时拒绝救援)

猪–苏共中央政治局,其中几头最重要的猪–

老少校–列宁(宣讲完理想就死了,被放在水晶棺里祭拜)

拿破仑–斯大林(毋庸置疑)

雪球–托洛茨基(政变出逃那一段贼生动,在政治局会议上奋力脱逃,几条狗狂追雪球,差点咬掉它的尾巴,此后所有的失败或灾害都是逃亡的雪球的阴谋)

吱嘎–莫洛托夫(跟屁虫和洗脑机器负责人)

四头被处死的猪–布哈林等人(大清洗那一段也很生动)

狗–克格勃

母马莫莉–资产阶级流亡者

马–任劳任怨的工人阶级(以拳击手为代表)

羊–少先队或共青团(最容易被洗脑,始终高喊口号,随时跟着领袖改变立场)

乌鸦–东正教(留着利用之)

驴–长寿的沙俄遗民(淡定寡言)

母鸡–农业集体化时反抗的农民(鸡蛋被收缴公有化)

风车–工业化的负担(还被纳粹摧毁过)

整个故事脉络也和苏联历史如出一辙,老百姓不懂马列主义教条,就用简化的“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取而代之,从高度积极的义务劳动到“志愿劳动不去就要减口粮”,农业集体化的血腥,经济窘迫大家的配额一再削减领袖却愈发奢侈,消灭托洛茨基的戏剧性,大清洗的恐怖,为了工业化和补充粮食与其他“压迫者”贸易,二战与纳粹暧昧却弄巧成拙,到最后德黑兰会议与不共戴天的西方国家把酒言欢…… ”

动物庄园 读后感 第(2)篇

有人说“多一个人读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世界上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司汤达说:“在文学作品中谈政治,犹如音乐演奏会上的枪声,虽然其声刺耳,却使人不能不注意。”在我看来,《动物庄园》就是这样一本优秀作品。乔治奥威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之自己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实质的理解,讥讽领导人打着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幌子给群众洗脑,将社会从人的极权主义又过渡到猪的极权主义。自由平等有限而短暂,世上不存在乌托邦式理想时代,一群动物心怀憧憬冲出牢笼,但又陷入了另一个陷阱。社会本质依然没有变化,领导阶层依旧贪图享乐,人民群众的处境依然困顿,甚至比不上革命前。#无知的人是可悲的。/人活着,如果只剩一躯肉体,没有思想不会思考,那就是没有灵魂的物质。“我思故我在”,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要拥有知识且学会思考。/无论是在琼斯时期还是在拿破仑的专制下,都一直以“我要加倍努力工作”为座右铭,奉行“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格言的鲍克瑟,是可悲的;只学会了字母A连七戒被修改了也发现不了的动物们是可悲的。无知的人易被控制易被怂恿,动物们在拿破仑的洗脑下离想要的自由就越来越远。#智者无力n/老本杰明应该是故事里唯一的智者了,他对起义似乎看得很轻,不会偷懒但也不会主动承担。对琼斯的离去,他永远说“驴都长寿,你们还没见过死驴呢”。克莱弗尽管对起义有自己的想法,却也无法言说,只能柔缓而伤感的唱起《英格兰兽》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看来,知识分子的力量是软弱的,尽管他们有意识,但却没有勇气挺身而出,我想这也是革命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趴。#极权、专制n/革命失败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统治阶级的蛮横专制。“民主只是一个噱头,革命只是从一个极权过渡到另一个极权。”这一点在现实中也反映出了出来。拿破仑善于利用极权一套思想,自然成为最后的专制者。他精于利用擅长演戏的斯奎拉和唯他独尊的鲍克瑟;把罪名强加给莫须有的斯诺鲍;鲜少露面但命令恢复国名,更改国歌等;利用宣传“糖果山”的摩西让国民寄托希望;n/当权者的极权、专制和独裁,豆瓣上给了非常精彩的分析:1.少出现。拿破仑最后出现的时候越来越少,也更不容易暴露它的缺点。2.另一张嘴。自己的话不容易使更多人信服,所以“拿破仑永远是对的”““”粮食在增产”这样的话一定要由尖嗓这样的另一张嘴说出来,他本身就善于操纵和利用言语,因而更容易使一些更为愚蠢的动物信服,无力反抗就只有信服信仰以此麻痹自己。拳击手是最好的例子。3.一群傻瓜和一个傻瓜。拳击手从而成了淳朴忠诚的正面宣传,一群羊因为几句简单的歌词就能搅浑大家的思维和立场。4.树立一个敌人。让大家把仇恨、苦难转移到莫须有的敌人身上,从而万众一心;希望也是一样,把对美好的向往寄托在莫须有的乌鸦嘴里的天堂和莫须有的风车理想上。说到底都是莫须有。如果再加一些就是集体一致统一。极权主义之下最容易形成独裁。

动物庄园 读后感 第(3)篇

小说讲述了动物起初被人类统治,再和人类敌对,最后和人类和解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愚昧无知的平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小说很简短,是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小说,  一边读一边就能和现实所对应。看到了统治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压榨平民。

     统治者巩固地位的手段:1.要制定几个规矩,规矩要简短,朗朗上口,即使文盲也要懂。2.要有仪式感,升国旗,奏国歌,让人们有归属感,对国家有认同感。3.要有威慑力,用军队武装自己。

4.要有自己的心腹。5.让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在变好以及描绘未来的美好生活(不管能不能实现的未来生活。)6.树立榜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今中外都如此,统治者总能想到理由,压榨底层的劳动者,但首先得益的却是统治者。还能给劳动者制造生活在进步的假象。

       这部小说也有一些启示,想要一个国家长盛不衰,规矩,信仰,文化不能少,但要考虑国家大部分人的利益。

     动物庄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