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级导演的经典作品都是能跨越时空的,比如李安的少年派,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五十年后观赏,看到他们关于人性的探索,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件凶杀案,四个当事人从自身角度,讲述了过程完全不同结局相同的故事,每个人都美化自己的行为和出发点,印象深刻的是被害人的角度,作品里通过通灵让死者自己陈述经过,即使身为死者,仍不忘记将故事讲述的有利于自己的形象,甚至刻意篡改了一些事实。这部作品衍生出了一个词,罗生门,意指各方陈述同一件事情时从自身有利角度出发组织谎言,使得事实无法看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两个合伙的好兄弟散伙时,总是伴随着友谊的破裂,而且似乎双方都是受尽委屈,到处吃亏的事实真相却扑朔迷离。欺骗别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骗自己,自己还不知道,恶棍满盈的人可能不觉得自己是坏人,他可能觉得自己非常善良,受尽了委屈,恐怖分子不会觉得自己是恐怖分子,他们和自己的受众一样,认为自己是自由战士,却饱受这个世界的欺辱,每到过年互联网上都会群嘲熊亲戚,但是似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别人的熊亲戚。中国是拥有史料最全的国度,翻一翻史书,几乎每个朝代的最后一任君主都是昏庸愚昧的,写下这些史书的恰恰是下一个王朝,为了自己的合法性随意篡改历史。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是你,你就不是你了。先见自己,然后见众生。
罗生门 读后感 第(2)篇理想的士兵,必须绝对一丝不苟地服从长官的命令。对绝对服从是绝对不能加以批判的。也就是说理想的士兵首先必须要丧失理性。又 理想的士兵,必须绝对一丝不苟地服从长官的命令。对绝对的服从是绝对不负任何责任的。也就是说理想的士兵首先是不负责任的士兵。
罗生门一词出自日语,现在通常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
感觉一般吧,看这本书本意是为了了解“罗生门”而去的。
罗生门 读后感 第(3)篇很久以前就想看《罗生门》,之前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事,虽然一次又一次地买书,但不是卖家没货,就是忘了,不是忘了,想必就是糊涂了。
这个版本的《罗生门》汇集了六个故事,最后一个“侏儒的话”,属于芥川对于世间百事的真知灼见。
在这六个故事里我最爱的还是《竹林中》,这篇文章仅仅谈了两个字“尊严”,如何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优美、伟大、贞烈。这是一种极端的病态。
不管是强盗、武士、还是女人,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面对错综复杂的证词,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
那你又相信谁?
其次,开篇《罗生门》这个故事也很棒,短短3000字便道破人性的善和美。
小说结尾提到,“外边是一片沉沉的黑夜,家将不知道该去哪里。”这里的一片沉沉的黑夜,说的不仅仅是这种一刹那生发且逐渐蔓延的恶,更是连自己被这样的恶全然吞噬之后,依然找不到出路,这是一个无法否认更无法改变的现实。正如作者想表达的:罗生门是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是个解不开的死结,是个连绝境都无法概括的绝境。
因为地狱的背后还有更深的地狱,罗生门的背后还有另外的门,一道又一道,从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