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2000字(3)篇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苏杰
书名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因为作者觉得过去几年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学到的思维方法与做事方式对自己都很有帮助,而每个人也无时无刻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我们为了什么?做什么事,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何时,和谁一起做?需要什么能力?”这些正对应了本书要说的几大话题:用户、需求、项目、团队、战略、修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笔记:n1.     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成的能力n2.     人的6层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随着思想的提升这也是逐渐递进的一个过程,从了解需求,找准定位,确认方向,找准时机出击,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想做不好事情都难n3.     相比您的需求,我们更重视您的用户的需求--一切产品的设计还是要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满足真需求的产品才可以被市场接受n4.     做数据分析,需要有数据---这就需要在一个产品前期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加入数据统计的各项便利性功能n5.     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一定要做新产品或者新功能--而是可以从转移客户需求的角度考虑,利用现有的资源引导出客户更深的需求,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n6.     一个事务必然有他的两面性,如果你只看到了一面,说明你只看到了系统的一部分,这时你一定要跳出去,寻找另一面,之后在努力寻找“对立”背后的“统一--要求自己学会从多个视觉,尽可能多面的看待问题,一定会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趣。7.     Kick off,生活需要仪式感,项目也是,就是学习了一个新词语,感觉很喜欢。8.     做项目的目标:范围大,时间段,品质高,资源省n9.     大老板们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好的,但是传达到执行层面以后,就只是一个数字,大家忘记数字背后的目的--对自身要有要求,目标是做一个领导,领导是要让大家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并从内的激发大家的积极性。10.  有用的不如无用的,需要的不如想要的,有选择的不如无选择,小奖不如没奖,一次送不如两次送等技巧n11.  小的朋友靠朋友,大的成功靠对手,对手的存在,让我们不敢停歇,必须直视自己的弱点,对手是对我们成长最有价值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深度研究对手,并时刻关注新出现的对手。12.  有明确理想的人,会过的很开心,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内心的安宁,有理想的人,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我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活,所谓的为家人,为谁谁而努力,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给自私的本质挂上一个好听的名号,有时候也会因此而对对象进行道德绑架,其实感动的也不过是自己罢了n13.  任何人,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问的心态去维护,跟踪这个产物,这是产品经理的素质和精华所在—作者就是阿里人,很难不联想到马云,最初他也只是有一个想法,并找到了一个团队,并坚信可以成功,然后就有了阿里巴巴,不成功有千万种不同理由,而成功却都有惊人的相似点。n读书也是读作者,作者苏杰很详实的记录了自己创作这本书历程,这本书的来源是作者的日报,周报,月报,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可以看到每天身体很疲惫的他坚持在下班前将自己的一天的工作做归纳整理,每周五再对每日工作的回顾以及方式改进的思考,每月末的时候再对每周的回顾以及更深一步的思考,每一次回顾和思考都是一次升华。作者在细节上对自己的要求到了大家的敬佩,他的书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如同人一样。什么事情,坚持,伴随的思想的进步,继续坚持,就很容易获得世俗上的成功,世界上还是无法自律的平凡人更多一些,包括我自己。n技能上来说,沟通能力强的人本身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文字+语言),语言能力本身也是逻辑性和思维性强的表现,文字上的沟通能力更多的是逻辑性,可以很快的摘取一件事中的精华,言简意赅表述清晰。文中马桶改变世界的小故事强调的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欲毁之,先予之,当一件事成为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就可以掌控主动权。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只是要应运到生活中,是需要更关注细节,强化思维的。使用工具的能力,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会创作工具并使用工具。所以,无论做什么岗位,最基本的是热爱并且研究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n规划上来说,分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人生路上遍地是黄金,需要找到阶段性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是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再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让灵魂和脚步一致,才能在心态上成全自己。在艰难的时候,更多的是靠心态在支撑了,等走过那段艰辛的日子,再回首,每一步看到的都是美丽的景色。n给自己19年的计划是定了要写30篇2000字以上的书评,这是19年第一本书第一篇书评,其实自己都不晓得该如何写书评,但是也希望不论好坏,可以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明年的我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面对19年的自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每周一本书#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们做事的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

至少,你已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真谛。

————————苏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我目前的职业是运营,至于运营是做什么的呢?

如果说规划师是产品的父母,把产品生出来

设计师是产品的老师,把产品教育好

那么运营就是产品的老板

需要把产品卖出去

让更多人愿意使用产品

产品需要好的运营

各种产品及其丰富

没有运营

产品也只能是千里马遇不到伯乐

运营需要好的产品

运营只能把人带来

而把人留住并且使用产品必须靠产品

只有产品真正好

真正有用才能看到运营产生的持续效果

站长为了更好地了解运营

于是乎开始研究“产品经理”是如何做好一个产品

这样沟通才能与产品经理达到

“我懂你懂的,你明白我想说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从书名看来比较容易懂

所以选择作为入门书

如果想了解一个行业,受作者启发,不防选择研究几十家的招聘广告,把研究结果当做一份漂亮的调研报告,最后基本上可以对本行业的基本技能、职责将会有一定了解

需求的坎坷一生

需求的本质是“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作为一名不受阻的产品经理需要

“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和“以老板为中心的行动”

需求的采集具体流程:

明确目标

选择采集方法

制定采集计划

执行采集

资料整理

需求分析

如何增加需求采集的可信度

用户往往被问之后的回答与被选择时做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让用户在“说”的同时也“做”会增加可信度

比如:在选择一件衣服是“白色”还是“黑色”好看

可能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白色

如果再增加一项

你可以免费拿一件衣服

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避免诱导性问题,多问问用户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如果有XX功能,你会用吗?

用户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

(求婚的剧情都是问:你愿意吗?)

无论是线上、线下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让用户轻松愉快的结束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

找到用户内心的真正的渴望,再转化成产品的需求

不要想着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一切看性价比

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简化为开发量)

需求的状态:“待讨论”“拒绝”“暂缓”“需求中”

“开发中”“已完成”,需求的坎坷一生需要有始有终

很喜欢作者引用的《圣经》里的一句话:

请赐予我力量,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水是万物生命之源

而水之源又是天上的云,他们转化为雨

落下并滋润大地

生态系统中,云变成雨落入河流

河流会把水运送到各地

河流中,有乱石、有浅滩,处处潜藏着危险

在生态系统里,有了水汽的循环,仍然没有生机

这时候需要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才能让这个系统灵动起来

在动植物的帮助下,水汽通过云、雨、河流形成循环

可是,它们的原动力其实是阳光

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

一个生态系统,有云和雨、河流、动植物、太阳后

看似完整了,可我们忽略了他们的根基

那就是大地

整本书是一幅画

作者带我们慢慢走入一幅画的世界

不仅是多角度切入

也展示了一千个人看画就有一千个人的看法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心中可以容纳互相矛盾的观点而无碍行事

或许就是达到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从Android开发转岗过来的产品新人,一开始是实习时从前同事那里了解产品一职,然后越发感兴趣,在今年毕业后就决定投身产品。

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产品书,看了2次真心崇拜作者的功底,行文给人觉得很平易近人,对于一个产品新人都不会显得很空泛。

我做了很多笔记,关于文中提到的案例:微信飞机游戏盲人道马桶垃圾桶宝洁电钻大卫坐电梯...也有一些思考:怎么用馒头替代火锅等等。还有很多从没听过的名词:灰度测试需求层次罗伯特议事规则水平营销美第奇效应...当然最重要是了解到产品日常工作和接触的人群,各阶段的产品新人成长路线和要学习的技能,如何从0-1做好产品等等。

但是这本书更多的是用例子给我们阐述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日常职责,并没有教我们怎么去使用工具和写文档PPT这些基本功,所以看完书后还需要锻炼实践能力,毕竟作者的经验不能直接生搬硬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