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却恰恰拿这样一本如此不严谨的故事书中的观点甚至都不多加思考的当论据!当论据都不具备最基本真实性的时候,观点又如何能成立呢!?因果逻辑又从何而论呢!?在文中作者在很多方面对秦夸大其词 言过其实!否定别人在根本上并不一定就能肯定自己,作者通过彻底颠覆史学家以及后世很多学者对秦的评论,推出了一套荒谬而自以为是的逻辑和观点,将秦粉饰成这个星球上军事 武力 经济 科技 文化等甚至是道德 各方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朝代!而作者对本书的定位却远远不是一本故事书,而是一本正经的美其名曰:为秦平反的史书!
我给本书的定义是:作者作为今天失落之地的地道秦人,花了大量精力,精心为自己先人写的一部歪曲的饱含个人情感的弘扬自己祖宗的赞歌,以表达空虚的自豪感!充满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充满了一切吹嘘夸耀之能事,充满了强加的荒谬逻辑。把秦的野心粉饰为:为终结世界的动乱和痛苦这样的道德高度,难道狼吃羊真的是为了让羊群更加健康成长!?把后世朝代都归功于秦朝的功劳!作为今天拥有高度智慧的人类难道要把这一切归功于猴子祖先,或者最早形成生命的海洋单细胞!?
但是这一切却被很多人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甚至相信这才是事实,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对于今天很多人的认知可见一斑,给所有的伪专家充足的生存空间,傻子太多 骗子都不够用了!
历史既不值得称道,也不值得夸耀,那不过就是一段事实!
作为今天文明时代的人应该客观和中性的看待历史,如果还去依恋甚至赞扬几千年前的野蛮时代,这种复辟主义显得荒唐而可笑!
很多人所说的千年文明我认为该称为历史更准确更合适,因为充满了太多暴力和血腥
作者不厌其烦的强调中国封建王朝的调延绵不断(延绵不断的仅仅是一套枷锁,作者的称谓是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我并不清楚跟文明到底有多大关系,但是既然不朽那又是如何被推翻的呢?),难道地球其他人类都是不断灭绝后新生的吗,这样的延绵不绝我也不知伟大之处在哪里?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神圣的崇拜”(这和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思想异曲同工)!
作者对于秦的法制的认同简直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法家的那套法制仅仅是为帝王统治而精心准备的,代表的并非公平 公正,代表的并非人民的利益!何况其残忍苛刻程度是超过今天文明所能忍受的程度!而这样的法制却被作者捧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我想他在法律学识上的肤浅可见一斑!
“仅以战争规模论,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参战兵力总数超过一百万,秦歼灭赵主力大军五十余万(坑杀二十万)!如此战争规模,即或在当代也仍然放射着炫目的光彩而难以逾越。”今天的人类都在反思战争,而作者眼里如此残忍的坑杀竟然放射着炫目的光彩并且难以逾越,意思是后来的战争杀的人还不够多,还不够光彩!!!
作者大肆称耀的“帝国”,在今天其含义并没改变,是个贬义词(打倒帝国主义),作者强调这个帝国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日本帝国 美帝 俄帝 英帝…也曾经都是独一无二的!
“帝国所编织的统一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这是作者原话,何其荒唐可笑!帝国的传统今天仍规范着我们,导致很多人遗传性的习惯跪着!?这种精神支柱就是虽然跪着但依然无法阻挡骄傲!?
在书中所陈述的类似这些荒唐可笑 愚蠢变态的观点随处可见,而这样的人竟然是国家拿津贴的史学家,还是为老师,我真为中国的教育感到担忧!!
不要说认知,作者的三观都是有问题的,能接受这样作者的思想的读者三观也是有问题的!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2)篇煌煌巨著,终于读完!用时174小时!贵在坚持!可庆!可叹!感慨良多,作诗二首为证:
读《大秦帝国》有感
其一
六代经营成大统,此中玄妙竟何如?
因颁一纸求贤令,得获千言立法书。
分水李冰初作堰,悯农郑国复开渠。
祖龙虽死魂犹在,强似酸儒乞祭余。
其二
八百秦川尽染霜,君臣黎庶誓图强。
商鞅立法身蒙难,李郑修渠志救荒。
功有赏不分贵贱,才堪任岂问齐梁。
兴邦大道当如此,休叹皇朝二世亡。
李洪钧,2018-9-4,于成都。
最近看到有书友在看这套书,想起来以前手写过一个书评,今天没事翻出来了,整理收藏一下!
感谢作者,读余感慨于对两千多年前圣人先贤们的博爱情怀、家国思想、民族大义、文化认同的无限向往!
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道德,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名节的生死不渝、对朋友的有情有义,共同造就了华夏民族的包容、智慧、勤劳、勇敢和正直担当的民主精神,并将这种民族基因用无数战死沙场、埋于大好河山的那一具具无名尸骨,融化至座座青山、条条大河,影响和感染了一代代华夏子民。也正是靠这种血性基因将一次又一次的亡种灭国的危机涅槃重生为一次又一次的大国崛起。一次又一次用包容豁达的民族情怀,不断将外来民族融汇于汉族,并将民族的文化先进性一步步推到新高度!
感慨于春秋战国期间,一代代秦王的励精图治、求贤若渴、远大志向、雄才伟略和处处事事着眼于全华夏、全天下的高瞻远瞩!
感慨于老秦人纯朴、耿直、真挚、彪悍的民风,那一句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是大秦一统天下的根基所在,也是几千年来,汉民族危亡之时爆发出的民族力量的基因和底蕴所在!
感慨于商鞅、吕不韦、李斯、吴起、白起等文臣武将,绽放出来的智慧和才华,留下了无数千古留名的思想巨制、治国大道和军事奇篇,每每思考,若无大秦一统天下后废除封建制度,改立郡县制度,书同文车同轨,今日之东亚大陆是否也如同欧洲大陆,小国林立、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感慨于屈原、战国四君子、荆轲、韩非子等各为其国、死不旋踵的名臣气节和高贵脊梁,无疑为我们民族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做出了表率和引领!
感慨于七国之民,对天下大乱、水深火热之余,对天下一统的民心所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商周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敬佩于作者,对史学资料掌握之精准、治学之严谨,对历史典故、穿插演义的巧思构想,遵从史实却也迁于人性,对事物景色、人物性格描写的不遗笔力,让人每每感觉置身于天马行空,与古人对饮于咸阳酒肆,纵横于七国之间,捭阖于君王之侧!
有感于作者虽心向往于大秦,却能真知灼见的指出六国败亡的客观得失,让我们读来不局限于知识的冲击,更带来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敬畏,我们到底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