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刘强东为什么要创立京东呢?大学毕业后,他开了一家餐厅,很多人都知道他失败了,因为收银的小妹和后厨谈恋爱,两人在菜的进价上动了手脚,贪污了很多钱。
1998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开了一个叫京东自媒体(京东前身)的小店,这个只有4平方米的店面卖IT零件。
书里没有明确说明刘强东为什么创立京东?
书里讲到刘强东家庭清贫,但他从小肯吃苦而且眼光长远,所以我想刘强东创立京东的时候主要还是为了挣钱,其他更宏大更具体的梦想应该还没有。
京东的历史沿革
1998年成立——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2007年8月28日获得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2007年从3C类扩张到全品类——2007年自建物流——2007年引进第一批职业经理人——2010年自建物流覆盖北京五环内——2012年企业文化梳理——2013年京东去掉“商城二字”,定位为供应链服务商——2013年管理升级,用系统管理企业——2014年渠道下沉,覆盖县级城市
京东关键词
客户体验感、自建物流、仓储、价格战、正品、酒文化、管培生、效率
刘强东关键词
真诚、率性、强势、兄弟(情义)、农村
土京东
刘强东本身对互联网关注很少,公司创立时也没有现在的团队创业意识,一个人从零开始。即使后来京东开始做电商,但在2007年以前,京东还是以野蛮的方式存在着,京东做电商是从03年非典后开始的,那他们是怎么开始做电商的呢?或许大家以为他们开始做网络平台,不过并不是这样,刚开始的京东电商有点像今天的微商,他们是通过贴吧、QQ卖的产品。
京东战略
刘强东说自己一开始也有很多东西不懂,是因为时间的推移,眼界慢慢的开阔,所以才有今天的格局。我认为,京东的成长是和刘强东的成长同步的,京东的战略基本上是刘强东主导的。 转型电商——向全品类扩张——自建物流
京东人
采销部:狼性,以结果为导向。京东讲求低成本低价格高质量,要求给顾客最好的体验,好的体验有好产品、低价格和好服务。在京东成立初期,刘强东和员工们就睡在公司,饿了就拿老干妈下盒饭吃,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货全卖了。
呼叫中心:这不是我的义务,但我愿意为您做。
配送员:我在吃苦,但我幸福。
我喜欢京东,因为以下这些
a. 刘强东重视基层员工,他称呼公司的员工为兄弟,他因为看到员工宿舍设施没达到他的标准而发飙,他每年有一天亲自送货,他每年都要和基层员工喝酒,他让他的亲戚进入京东,但只在基层,他和章泽天结合,章泽天有自己的事业;
b. 京东的执行力强,京东不允许有懒人;
c. 京东重视管培生的培养,也懂得怎么培养;
d. 京东始终不忘初衷: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
e. 京东有正义感,刘强东愿意亲自去援助汶川大地震。
读这本书后,我对自己提的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有强大的执行力,足够相信自己,帮助他人。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 第(2)篇
创业十年,从三五条枪到员工七万名,市值超过400亿美金,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四强,京东是怎么做到的,有哪些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在采访了两百多位与京东相关的人士,积累了四十余万字的素材后,李志刚用《创京东》一书满足了我的好奇之心。掩卷之际,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十年来京东的成败得失和发展逻辑。
理解京东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刘强东”。从创业之初,他舍弃已经走上正轨的线下零售模式,转向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到顶住投资人压力,开启全品类战略,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这些不仅彰显了刘强东的商业直觉和战略思维,更体现了他说一不二,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这些都让刘强东散发着奇理斯玛般的光芒,成为京东的灵魂。
但有一个关于京东员工数量的细节,是我读《创京东》时,才注意到的。短短六年间,京东员工从一两千人飞增到七万人,翻了70倍,只有“裂变”二字才可形容。员工激增的六年里,京东依然还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管理的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刘强东恐怖的学习管理能力令人惊叹。尤让我感佩的是,在《创京东》的大量细节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强东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有担当的男人。他既有和基层员工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豪爽,也有对投资人一诺千金的“执拗”,更有因时而变的自省和感恩。
如果说“刘强东”是京东的灵魂,是理解京东最重要的关键词,那么理解京东的第二个关键词则是它的本质:“零售”。在“互联网+”概念满天飞舞的时代里,零售业仍有有其自身规律。在刘强东的理解里,任何新兴技术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彻底颠覆,而是“要在工具意义上找到提升传统行业效率的有效契合点。”电商的本质仍然是零售,零售的本质是:降低成本,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许多人以为电商是轻资产的,但京东却是“重资产”的。它和沃尔玛一样,需要不停挖掘供应链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京东才毅然大举自建仓储物流,追求正品低价。京东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为传统零售“+”上了翅膀。这些抓住了消费者的心,也让京东屹立于电商之林。
理解京东的最后一个关键词是:狼性。京东将自己的企业价值观概括为“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激情”,但我从京东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狼性”。从《创京东》里,我们看到,创业十年间,京东一路上和新蛋、当当、苏宁、淘宝不断短兵相接,场场都是硬仗、恶战。战争中,京东的进攻性、执行力远非其他互联网公司可比,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狼性。一个细节是:因为高速增长,京东每年有40%的仓库在搬家,这无论是对快递企业,还是对于传统商业机构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京东仓储体系的员工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依然能保持订单的安全生产。
京东为什么会成功?刘强东、零售、狼性,这三个关键词也许可以让我们一窥其秘。今天,中国的电商仍然处于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京东、淘宝、苏宁、当当……在这一场混战的最后,究竟会是三分天下,还是统一于秦,答案尚未揭晓,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 第(3)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从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刘强东和京东,那一种思维,一个人,一个团队,一种精神,一系列方法,一种模式,一种气节,一份担当和一个未来。京东的成立、成长和崛起都有着其偶然和必然性,他们和很多互联网创客一样,都是沐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乘着IT、DT、互联网+的行业巨浪,分到了全球化市场经济的蛋糕。这本书从作者、受访者到京东员工的各种陈诉、描写,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一家诞生在中关村的小柜台如何逆袭成为行业巨鳄的蜕变。书中,有经验分享也有沉痛教训,有高瞻远瞩也有些许事后诸葛亮,仁者见仁吧!总之在我看来,一个想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创业者就要不断学习,京东既是一个标杆、一个榜样,同时也是一座山,需要我们去翻,去看,去不断学习和超越!就如书中所说,一本书读过了不是要刻意记住些什么,不是要去吹嘘书中的企业有多么牛,只为在你未来需要的时候,它能够指引我们少有弯路,从企业家身上找到闪光点、人格品质和民族自豪感,毕竟,京东模式目前尚无法复制,等待大家去超越!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