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点与案例交叉,客观又不失精彩,一堆枯燥需要理解的指标,在案例中栩栩如生被运用到恰到好处。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某一时候的状态,像是一个定格在某一刻时间的相片。
利润表是摄像机很形象
利润表就像一个漏斗,也许进来的收入有1000万元之多,但最后剩下的利润却可能只有200万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损耗掉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要知道,营业收入要减去各种成本、各种费用、各种税,最后才能得到净利润。
为什么要有流量表?因为我赚的利润不一定会收的回来,这时流量表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我买车、买房可能从银行贷款了,那借来的钱就是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了,但是借钱要还,我以后给银行还本付息就是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了。
怎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用同型分析法
使所有的项目都除以收入,再乘以100%,就能获得这些项目在收入中的占比,也就得到了同型分析的结果
- 分析的两个方向,一个经营能力,一个是运营能力
企业的投资回报决定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效益可以用净利润率和毛利率来表示,效率则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表现
- 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选择
第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成本领先战略是说,其实这家企业的产品跟别家企业的产品没什么差别,但这家企业努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也就是薄利多销。
走差异化路线的企业一定都是高毛利低周转率的。因此,差异化战略是一种通过牺牲效率来换取效益的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是完全不同的战略。
如何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赚钱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有时也被称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具体是指从税后营业净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
而所有的股东在把钱投给一家公司的时候,都承担了机会成本。
因此经济利润比行业平均多出来的部分,才是这家公司真正为股东赚到的钱。
因为企业通常是在支付利息之后才缴纳所得税,所以支付利息可以减少一个企业的税前利润,从而进一步减少它所要缴纳的所得税。利息越高,所得税越少,这被称为“利息的税盾”
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净资产报酬率。
利润表与现金表哪个更重要
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2000字 第(2)篇当一个企业遭遇巨大风险的时候,关注风险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对它来说更重要;当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时,利润就显得更为重要。
读完《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再读这本应该算选对了,前者用一个简单的卖柠檬水的例子解释了三个财务报表是如何构成的,后者以实际公司为例解释了财报数据如何反应公司情况以及影响公司决策和商业投资决策。难易程度上是个渐进,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容易接受。从这本书主要回答了这几个问题:n1. 三大报表的内容是什么,企业活动如何体现在报表各个数据上。2. 为什么有这三个报表,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3. 从不同角色去看报表,主要关心报表的什么内容。4. 怎么判断企业现在赚不赚钱,怎么判断企业风险大不大,未来赚不赚钱。5. 大环境和行业特点如何影响报表数据。从以上作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数字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数字背后的原因往往更重要,我们通过数字猜测到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的同时就要进一步考察企业战略,市场环境,他的上游下游等一系列相关因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分析评估更加准确。
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2000字 第(3)篇这本书介绍了企业的财报: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表。
每个表记录的内容是什么含义,数据怎么计算的。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周转率,负债率,净利率等等。
通过企业的报表可以看出企业的价值情况,是否是一个好的企业(可持续赚钱)的企业。
但是数据只是数据,要判断是否是一个好的企业,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行业市场环境,数据产生的背景才能判断。
就像书中的一个例子。两个造纸企业A和B,通过财报的数据可以看出A公司的效益和效率都低于B公司。
但是A公司的产品布局(导致财报不好看的来源)应对了无纸化阅读趋势带来的了B公司冲击,过几年A公司的数据就全面超了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