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杀》
恨!恨!恨!
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
灭绝人性、穷凶极恶的野蛮罪犯对一群和平、友好、守法的人民进行劫掠和屠杀,是卑鄙的政治阴谋,是无耻的种族侵略,难书!难述!难恕!
“本书在开篇试图拯救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使他们免遭日本修正主义者的再度羞辱,并为数十万南京的无名坟墓献上我的祭文。”(张纯如)写到这里使我最为痛心的是南京大屠杀75年后,日本仍然未真诚地向中国道歉和赔偿。”
无可奈何的承认,时间会给许多事情撒上尘埃,变得模糊。但如果对这段历史不强调的话,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不是好事,它是麻醉剂,会逐渐麻醉民族精神, 关于向上进取,关于勇往直前,关于奋发图强。这是我们的国难,警示我们一个贫弱的国家所曾蒙受的屈辱,艰难苦恨,唯有图强,图强,图强,玉汝于成。
60年前曾成为美国报纸头版新闻的南京大屠杀消失了,几乎无迹可寻。关于南京大屠杀,好莱坞没有拍过主流影片——尽管这个故事中包含着许多与《辛德勒的名单》类似的元素。我感到非常恐惧:30万中国人被残杀的历史可能会消失,就像这些受害者曾在日本占领之下消失一样;将来某一天,世界可能真的会相信日本政客的狡辩,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骗局和谎言——它根本不曾发生过。通过写作本书,我强迫自己不仅研究历史本身,还探究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历史形成的动力和过程。
无论世界其他民族的人如何对待这段历史,是消极的旁观者也好,是强烈的谴责者也罢。对于我们这个受害的民族来说,是不能忘记,万万不能。所要记住的不仅仅是侵略者对我们的伤害,更需要记住的是在这个世界多极发展的格局下,我们的国家依旧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来自日本,来自美国,来自欧洲。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强大,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
由于这本书的关系,我们也逐渐了解到政治的复杂和黑暗。二战后,由于冷战的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变为一个经济大国,并使用大量的金钱对美国各阶层展开攻势,粉饰日本是一个自由、民主及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对“二战”中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避而不谈,反而把日本描述为“二战”的受害者,将日本对这些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拯救这些国家。我们还要注意,有些在美国研究中国或亚洲的所谓“历史专家”其实是在日本大量的金钱资助下为日本说话的。在美国大学里有些研究中日历史的经费也是来自日本,因此他们的研究很难保持客观。这一切,当然美国应该对此负一部分责任。战后为了拉拢日本,使之成其盟国,以便对付共产主义国家,美国保持了日本战前的政治结构,并使许多日本战犯逃避了应有的惩罚,这批战犯及他们的后裔成为当今日本政治的核心人物。
我们还需要警惕的是:“日本文化所激发出来的竞争性民族精神:“日本是个意志非常坚定的民族,他们也很有头脑。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没人会料到日本会变成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但他现在已经是了。如果给日本成为军事强国的机会,它一定能成为军事强国。”
但我更想要强调的是,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哪有什么所谓的公平和正义。可怕的是,那些试图打压我们的人也在时刻加倍努力着,社会制度,工业科技,经济建设等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怎么敢轻易放松警惕?志当弥坚,我辈当需努力。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忍了很久,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吃饭的时候不看,睡觉前不看,原因无他,只是觉得太残忍了
刚开始看到“南京大屠杀”这个名词,并没有太多感觉,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只要有历史课,这个名词就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有“强暴”、“杀戮”。我对南京大屠杀已经很熟悉了吗?南京城因为这个遭受了多大损失?多少无辜者丧命?除了教科书的内容你去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吗?你知道日本战犯的下场吗?你知道中国受害者最后是如何安顿的吗?
看这本书是在国家公祭日之后,我当时甚至不知道那天是国家公祭日,只至朋友圈被刷屏。我突然觉得我们说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但是我们该怎么做才算是没有忘记历史呢?如果连国家公祭日都需要别人提醒,怎么说算是铭记历史了呢?
这本书所呈现出的南京大屠杀与我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差不多,只不过教科书中只有一些死亡数字,这显然与具体细节以及用照片呈现的效果不一样。日本人之残忍、凶狠、变态程度令我大为不解,同样是人,是怎样的教育制度才能让一个人变成这样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件史实,更重要的是剖析了日本的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制度下才能练就如此没有人性,日本的右翼分子如今仍具有很有影响力的地位,他们仍能左右教科书的编写,仍然否认历史,仍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更有甚者不承认自己是侵略……
看完这本书,除了气愤还是气愤,气我们太软弱,任这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欺压;气日本人太暴戾,简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但同事我们也应该清楚,在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日本曾经的残暴真的就要被日本修正主义真正的给修正了。现在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有礼貌,重礼仪,这也是事实,但曾经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事实,是不容更改的事实,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痛
张纯如说,忘记历史的人必将重蹈覆辙,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我们绝不会重蹈覆辙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高中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对张纯如以及她著作的介绍的一篇文章,上面还印有她的一张照片,也是最广为流传的那一张,惊艳到我。大一假期在电视某档纪录片中看到以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为专题的报道节目。我还拍了照片发给同学。当时决定要看这本书,不过终是被我遗忘。前不久看到这本书在微信上架便毫不犹豫的买下。 刚开始纯粹因为张纯如看得这本书。但是在看这本书的短短过程中,却被大屠杀的真相挖掘震撼到。每一章都是煎熬,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传递那时的残暴绝望无助,看书过程非常抑郁。年初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二战启示录》(Apocalypse)主要介绍的是纳粹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播放的全是真实的影像资料,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关于当时的杀戮以及受害者被残忍杀害后的横尸的视频和照片。我胆子小,看完这六集documentary几天夜里都会不由自主的害怕。而上上一本书看的是《说故事的人》也是关于二战纳粹的。现在看来这两个资料带给我的感受完全没办法与这本书带给我的强烈。一直都有对南京大屠杀的一些了解但是远不如这本书揭露的那些伤疤带来的震颤强烈。各方在这悲剧里的的各种不反应不同行为,或善意或冷漠或残忍,自有后人评判。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