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努力想象着三桢画面:
――许一城眉头微蹙,语气郑重地看着刘一鸣,黄克武:“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坚持一些看起来很蠢的事。须知鉴古易,鉴人难。恃之,则天下无不能成之事;御之,则世间无不能鉴之物。”
――许一城直起身子,抬手向空中行礼,润湿眼眶的泪水抖落在衣袖间,身后是沉睡的古墓,正在被岁月浸染的东陵;身前是孙殿英率领的泱泱军团。
――黄克武沉浸在过去的岁月里,怀念着许一城,脸瞬间变年轻,泛起光泽。悠悠民国里,有那么一个人,从容冷静,只身力挽狂澜,是他最最崇拜的偶像。
我努力想象着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有这样一段时间这样一段故事这样一个人有汹涌奇特而孤独的经历,曾是明眼梅花的掌门人,曾博得广泛的尊敬,也曾是刘一鸣和黄克武的望和理想。他也曾是一个“汉奸”,一个失败的救世主。只不过我想他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是何种身份。他愿意看到的是:末日之年,岐路虽多,然有爱者,终会殊途同归。神州很小,有心者定能再聚。
真正的奇迹并不是东陵什么的,那些只是遗留在血统之外,遗留在山石之间。真正的奇迹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董局中局(大全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局中局,一个局嵌套着一个局。最精彩的是第三部,许一诚的故事精彩且通顺,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让人目不暇给。作者在描述许一诚那时的五脉时,更详尽,浮出字面的是那个时代的颜色,昏黄,混乱,血腥,欲望,执着,果断。穿着长马褂的人,跟在其后的仨小屁孩,一个庞大的家族,这样的场景令人印象很深刻。描述现在的五脉时,语言基调更活泼,画面颜色更明亮,与此同时,亦少了许多沉稳庄重的气质。讲到楼胤凡与许一诚的故事,作者节奏快而少解释,泉田与药慎行的故事也是简洁清晰。其实可以继续写下一部,特别想知道许一城是怎么逼死楼胤凡的,还有药慎行是怎么答应许一诚决定阻止柴瓷落入他国的,还有姬天钧是怎么一步步堕落的,沈云琛到底是怎么被从姬家带到沈家的,药不然到底是如何策划以达到自己目标的,最后敲四悔斋门的是他吗?烟烟和许愿会打破心里魔障而幸福一生吗?......n看完以后没有意犹未尽,更多的是心中想详细了解的地方愈发多了,而这些地方只能自己脑补,作者简略地讲述完,留下大量想象空间。唯一不过瘾的就是结局太简短了,结尾过后没再做多余解释,有点匆匆却又体现了作者的文笔手法。另外,电子书中有一些错别字和排版上也有小问题,但不特别影响阅读。
古董局中局(大全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作者写得很辛苦,读者看得很费劲。除了第三部较为流畅,引人入胜外,第一、二、四部违和感太强,通篇就是围绕一条主线:谁是老朝奉?看得出,马先生写书之前的框架构思大致过得去,但一到为骨架填充肌肉时,种种牵强的自圆其说比比皆是,前后矛盾,不合人情。主角天真,呆萌,愤青,见人全付九分心的写照,偏偏借助作者编设的各种运气,逢凶化吉,挺难让读者相信现实生活会有这种奇遇。作者比较适合漫画题材的脚本创作,种种惊悚暴力场面,会让小朋友大呼过瘾。但在小说文字的世界,在成年读者的眼前,吐槽不竭难免。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赶时间。或是书商催稿,或是网络小说集结,以致前言不搭后语。二是缺乏生活理解与体会,全凭臆想。无论跟国外的《冰与火之歌》,还是国内的余罪、《法医秦明》等题材比较,本书的人物心理成熟度均差了一个数量级,颇似《巨婴国》描述的心理特征。可以赞许的,文物鉴赏的专业知识穿插其间,为大家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