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毛泽东传 读后感(3)篇

毛泽东传
作者:迪克·威尔逊
西方学者眼中的毛泽东,最权威最畅销的毛泽东传之一,视角全新,观点犀利,情节鲜为人知!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毛泽东传》,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毛泽东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
毛泽东传 读后感 第(1)篇

岁月静好,人面如初。捧着一本《毛泽东传》不知不觉读完了!时光流连嘲笑戏外人。

  毛一个几乎被神话了的神一样的人物,人们歌颂他,人们赞扬他,而真正的毛确是喜欢他的的不了解他,了解他的人却对他喜欢不起来。

孩童时期的毛像所有在棍棒教育的的孩子一样,默默的忍受来自父辈的酷刑,有的孩子学会了妥协懦弱,但毛学会反抗和怎样有效的反抗。。

     青年时期的酷爱学习,有意中的机会让他进入学堂,进入了大学虽然换了许多大学,在学里毛交到了许多朋友包括同学和老师,有的成了他后来政治的帮手有的则成为他的对手,在大学的时间里,他干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比如建立各种社团,举行各种反抗活动,建立夜校,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知识。但此时毛在面对金钱和女性方面也是矛盾的,不敢跟女性相处,金钱对他的不眷顾,他那时也会安慰自己,他要战胜金钱和女性。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特别影响他,当时那里起义农民军和长沙城里的驻军互相砍杀尸体成堆。这让他看到了反抗当前社会格局的希望。

     年轻时期的毛也很低调,喜欢学习喜欢发表意见喜欢反抗,但他总是认真倾听他人的对话然后才发表自己的见解。

     毛也受过知识和知名度不够用的落寞,在刚去北京的时候,靠着朋友的关系混得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但对毛喜欢和崇拜的人时却连打招呼交谈的机会都没有。

    毛也会很无助的时候,差点被枪毙时的贿赂和逃跑,没钱回家给母亲送葬,娶到了老师的女儿,却给不了她安定,在国共合作破裂之时甚至连妻子家人的生命都保护不了,在井冈山上明明自己很努力去守护革命果实,但始终敌不过队友对他的不信任,这也许是后来他对权利更加迷恋的原因吧!

     人们都说毛是一个实干家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诗人,虽然毛总是谦虚不承认,但他做的确实称得上。在战时,提出的游击战,四渡赤水,宣传工农起义,提出结合当时国情的马克思理论,还有跟他的领导人位置争夺战,以及后来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地位从苏联的独立,和对一片迷茫的中国道路时,他表现的一切足以称得上。

   毛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读毛诗的人总是毛诗雄浑壮魄,但没有一丝血腥的气味,这也许是毛看惯了鲜血厌恶了鲜血吧!

毛为庆贺重占娄山关,写了一首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这是毛长征时一首诗,虽然悲切但不失淡然,一种革命暂时失利要从头越的淡然。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多少人因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千辛万苦爬长城,但只有毛最能体会到眼前形势一片大好自己的果实就快进入自己包裹时的喜悦。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今的毛虽以君临天下,但又得福泽万民。当时的毛虽弄了好些计划,但始终迷茫。我们都喜欢毛诗,但谁又懂得毛的迷茫毛的高处不胜寒呢?
最后跟毛要说再见了!但毛留给我的智慧我会好好留着。。致敬。。。。



毛泽东传 读后感 第(2)篇

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与新中国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他的传奇故事与气势磅礴的诗词,将经久不衰。他接手贫穷积弱的中国,自力更生,抵制霸权,走向独立自主,受到全世界的尊重;也是他在人生后期酿成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伟人跌落神坛,未免让人唏嘘!毛自己说过,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陈云就曾经评价毛泽东:建党有份,建国有功,治国有过,文革有罪。这里不得不提毛的一段自我剖白。1976年6月,毛泽东身体状况日渐衰弱,自感不久于人世,说了这么一番深沉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我没有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历史走到今天,无论如何评判,毛依然是功绩第一,错误第二。

毛泽东传 读后感 第(3)篇

偏向于介绍毛泽东个人的经历,有大量的引用,还有一些个人对主人公的分析。对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可以作为背景资料。对理解当时的革命现在也有大量的记载和论述。毛泽东确实是一个传奇人物,倔强的个性,强大的行动能力和清晰思维判断力,善于说服别人和作出重大决定,对社会学科,军事,诗歌有着深入研究,知识广泛。在他的经历中,好恶分明,树立了拯救广大底层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理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他而言并非单纯的教条,而是一种哲学工具和思想指引。使他相信社会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而充分利用矛盾,发现矛盾演变的规律,在机会到来时抓住机遇,实现历史的进步。他运用于中国实际,发动农民,积累和调动力量,才能在矛盾变化之中打倒旧势力,实现革命。但是他又是自大的,看不起知识分子,有着对军事和发动群众的出色能力。但是对于并未深入研究的社会矛盾和经济规律,却办了坏事。由于不相信其他同志,企图尽快进入共产主义,忽视了共产主义的基础和时机并未出现,以错误的方式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很多错误之后才发现,错在了哪,哪些是不对的,而哪些是需要坚持的。经过这些,客观上为后来的领导人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