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600字(3)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书为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600字 第(1)篇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点23分58秒,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发生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灾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它是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由于操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称作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8吨多强辐射物泄露,大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地被辐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估量。2006年4月18日发表报告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27万人患癌,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达9.3万。

相关数字

800年: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800年,而反应堆核心下方的辐射自然分化要几百万年;

9.3万人: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50万:参与抢救切尔诺贝利的英雄们有五十万;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于经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那些人的厚重语录----关于伤害与恐惧,虽然简单或呆板,与文学艺术无关,但恰是如此读来让人格外的沉重。。。。。。对于没经历过的事,再怎么细说也无法让我们全部理解,但搜索出来的那些数据,却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灾难不只是硝烟弥漫,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了解的高级战争!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我们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切尔诺贝利像一个黏厚的带着猩红的标签,在一片土地上的人群的裸骨的现实感受和罪恶回忆里扩大缩小,作为听故事的人一边同情一边无法感同身受而震撼难过。

我猜测作者记录下真实时也许一边罪恶难受怀疑一边义务责任不该遗忘和深深地感受。

一度压抑到无法续读,看完理解书名。

从诞生层面看,上帝挑中了切尔诺贝利人关于遗忘的死亡,这些生命并不应该就此独特,也不是受害人,是一群平凡热爱生活的人的挣扎,无奈,从上级到下级,无可厚非——去指责党政军官或是领导者的某个决策。核本是为护国,不料刺向民众,某种警示。死亡在这里像是为了不被遗忘的生命的奏曲。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后感600字 第(3)篇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灾,这是人类史上核武器带来的最大灾难。刚开始看到前面一两个陈述的时候会觉得很难过,忍不住哭起来,看到后面越来越无奈和愤怒。民众的无知,政府的隐瞒和不作为扩大了核爆炸本身带来的危害。制造武器的专家成了杀害无辜民众的凶手。接受了核辐射的人,死了以后要被埋在离居民区很远的地方,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统统要烧掉,不能留下任何东西,仿佛从来没有在这世界上出现一样。书中描述了一些核灾中的爱情,成年人有难舍难弃的爱情,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现实,小孩子有五岁刚懂得爱情七岁就懂得死亡的悲哀,仿佛在灾难面前最难以割舍的就是爱情。这本书看到后面部分的时候,觉得很枯燥,千篇一律地描述核灾的场景,看书的人觉得如此,可见不论用什么方式描述灾难还是无法感受它的力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