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空谷幽兰读后感(3)篇

空谷幽兰
作者:比尔·波特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
空谷幽兰读后感 第(1)篇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讲述现存隐士的生活状态及贯穿于其中儒道释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非常质朴自然。两位美国人深入到陌生又潜存危险的深山中,初衷只是为探寻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国究竟还有没有真正的隐士?”他们远走他乡,跋山涉水,对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和阐述。很了不起的智者!值得让我们这些后生晚辈认真学习!努力践行!

对于我个人而言,确实是到了该恶补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内容的时候,毕竟生活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里,而不管我们自身到底是否承认,最终塑造和影响一个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基础肯定是传统文化,只是更多时候每个人接受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载体不同而已。《道德经》,老庄,《大学》,《中庸》,《鬼谷子》,《易经》中体现的阴阳五行等。屈原和王维这两个中国古代史上两个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值得拜读,他们的性格品行值得瞻仰敬佩!

以前,一直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真的有用嘛?以我现在对读书这件事的理解,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尽管可以给出答案,也是片面的。就像开悟得道一样,修行在个人。我们可以面向大众提出一般性的问题,但是最终提供答案的只能是芸芸众生中每个独特的个体。

我只愿,自己走着走着,别失去了探究和理解事物的勇气和好奇心,在他人的言语里虚妄地存活。

我只愿,一直能保持着宁静的心,不纠结于过往,亦能坚定地走向未知的未来。

我只愿,自己能够慢慢强大,能保护好自己身边最爱的人。

也许我做不到隐士那样的清心寡欲,深居山林,与世隔绝,但我希望在年轻的日子里,有着隐士求道的执着,在给予我爱与教育的社会中好好生活。做一个贤德的女子。

空谷幽兰读后感 第(2)篇

值得一翻。(免费的时候想着不着急,偏偏拖到了收费了才花书币来看orz…)n抛去那股认真劲儿的行动力和博学让人佩服以外,这老外够实在,不装x。叙述直白清晰,擅长引经据典,偶尔还傻的可爱,这就足够了。本来就不算什么学术专著就是一本走了心的游记。虽然由于我对佛道背景及终南山的地理知识并不熟悉,看完记下的也不算多,但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纠正了我对“隐士”这个概念的一些最基本的认知偏差。唔至少大部分隐士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深遥远,也并不孤独,甚至有些还离不开家人和亲戚物资上的资助,也躲不掉政治上的麻烦及引来的灾难。作者与众人的对话使这个群体少了一丝神秘感,拉近了与世人间的距离。作者结尾所引用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我看来依旧是只要心够诚,哪里都是修行之处,处处都有道可循。若心太浮躁即便丢进深山老林也无用。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终南山”,而寻觅的过程便是我的修行之路。

空谷幽兰读后感 第(3)篇

我应该是点评过这本书。刚刚看了其他的点评,就看到城市很上进的烦躁。有人不理一个老外冒着…风险去追寻那种无聊的道呀禅的。

其实我们曾经做研究时,也会沿着一个要证明的点,不断延伸出线,后来怎么就出来面,还有了深度…

事后(或几年后)会奇怪自己怎么会对那么无聊的理论书,论文,数据…那么痴迷。

我觉得自己是个可以参禅的人(喜欢孤独的人),多少会理解隐居山中的人,也理解追寻隐士的人。

也许因为我一直不上进。不打算要比别人强。

我喜欢这个作者的文笔。但不喜欢别人管他叫老外。中国本是个包容的地方,人们对每一个非中国国籍的人都很接纳。(当然我指人们,不是政府。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是人)

真没必要叫谁老外。又何况他比我们一些中国出生长大的人都中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