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来表现什么的小说可以脱离现实不切实际,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思想或是哲学理论。与现实相去甚远的故事情节仅仅是作者用来表达的媒介,无论有多么荒谬也不应成为批判的对象。
但荒谬并非幼稚。极度中二的行文让我怀疑写手有没有走出自我意识过剩的少年时期。而样板化的人物构造很难叫人相信这是一部小说。通常这种类型的小说可以压缩成一篇童话的篇幅,因为人物一旦出现便定性,故而其它的关于此之描写只是不断重复罢了。并且一族人物也可压缩成一个脸谱,因为这些所谓的不同的人只是作者所臆想的那个人的不同表现。
这样背景下的所谓理论显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它没有揭示什么,因为它揭示的是由作者笔下的这个“社会”——相当片面,极度肤浅,或者更精确的说,它所揭示的仅仅是作者想揭示的,表达的。更露骨的说,她想贩卖的。
比起去研究作者的哲学理论,我认为研究这种产生如此理论的土壤,探究当时背景下的美国社会,与“而小说则是为自我创造一种我写作时愿意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如果可能,也间接地让人们在他们能及的范围内享受这个世界”之间的深层关系,要更有意义。
究其本质,这不是一本小说,更非哲学著作,只能归纳到网文鸡汤一栏,适合四处碰壁而怨天尤人的失败者或是青春期的中二病患者在此获得失落后的极大慰藉。
阿特拉斯耸耸肩(套装共2册) 读后感 第(2)篇7月底的时候跟H和H一路argue 然后郭老师突然提起了这本书,说可以看看(想起了之前谈起extreme individualism的时候Baker教授意味不明的表情)当时大概读了几章,初觉趣味性上还可一读,但回来后就抛之脑后,前几日想起老师的话于是又捡起来读,发觉被老师点了一下之后这本书顿时索然无味(但还是读完了三千页)。被剧透写作目的比被剧透情节还要更加糟糕一些。
结论上说,我对这本书的理念基本赞成。
不过我实在不喜这种玛丽苏文+道德/政治哲学论文的蹩脚结合。
要证成extreme individualism远不用如此浮夸(或许我可能还是更喜欢读论文)。如此,既无法证成哲学命题(构建一个小说世界顶多能够反驳一个命题而不能证成/建构一个命题),又因为过于明显地暴露了写作目的,使得读者能够一窥其最终结局,因而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大大降低。(结论:哲学小说可真难写啊)
阿特拉斯耸耸肩(套装共2册) 读后感 第(3)篇阿特拉斯耸耸肩
一本争议很大的书,值得思索玩味
哲学小说书看起来确实略费劲,不过体验很棒
连岳先生的好多观点可能都来源于安·兰德
还本书刷新和推翻了我以往对道德、理性、富裕、贫穷、政府、权力、集体、自我、自由、牺牲、奉献、付出、善良、爱情等等的观念认知;提升了我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可以轻松撸倒对我进行道德绑架的人,戳穿亲戚朋友中的寄生者和掠夺者,让我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从本质上讲,我的哲学观就是把人看做一个英雄一样的存在,他的幸福便是他生活的道德目标,创作和生产便是他最高尚的行动,理性便是他唯一的绝对标准”。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安·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