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老的学识太渊博了吧。通本书旁征博引字字珠玑还恰到好处。怎么能找到这么多的诗句衔接起来还正好是一首符合当时情景的绝诗,这得博览群书知古通今。厉害厉害了。而关于故事,大概我站在今人的角度来看了吧。可能是浅薄,可能是世俗,可能是愚昧,感受不到有多反传统反礼教,也不觉得这爱情有多伟大。柳梦梅捡到画卷便日日夜夜菩萨嫦娥的拜,画里的美人让他神魂颠倒,看到与画里的美人一样的人便朝思暮想加留宿,以至于因为不知道是梦还是真实的说法便去掘坟,这就是爱情,爱情是为了美人掘坟并且还瞒着守墓人?然后就这样在女方父母还未知晓的情况下把痴情小姐骗到了。为这些事情还险些耽误了考试。还有去寻他老丈人那段,不知道路上吃饭住店都需要盘缠,连基本的钱都识辩不得,媳妇棺材里的东西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中间见到个啥都去拜拜感觉将一切希望寄于他人。自己说不清自己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还觉得是老丈人嫌他寒酸所以不认。感觉穷途末路无计可施,真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不认可这句话但很认可柳梦梅用行动对这句话的诠释。杜丽娘因为一场梦就思春以致丧了姓名,没出息吧。在阎王殿听说自己与柳梦梅是夫妻便来阳间找他,也不看这人怎么样便要与他做夫妻还搞什么先骗婚再让他为她掘坟还阳。也不想托梦给爹娘,想阎王殿放她还阳一来是念他与柳梦梅尘缘未了,可是想想在阎王殿的其余四个人,都没有做回人身,所以究其根源还不是念他爹为官清廉?她能借着鬼的便利找柳梦梅却未曾找过爹娘。结完婚一心让丈夫考取功名自己才能跟着显贵过上好日子,当然想要丈夫有为自己跟着享福没错,只是这过度太一言难尽,怎么的一出棺就开始说赶考。面对着一本书都快讲完了一件事都没做成的柳梦梅她还觉得他选的男人是神一般的存在觉得他什么都能办好,这种迷之信仰啊。倒是杜大人,简直是男神一般的存在,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结果多年膝下无子只有一个正妻还非常恩爱,也把闺女培养的优秀。正妻总担心他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而想再娶可是杜老爷显然没动过那个心思,直到闺女死了,正妻想开了让他再娶他都没理那茬。得知老婆和贴身丫鬟被杀了(是敌人的奸计,本意是让他自乱阵脚不战而败)悲痛了一下子立马想到了时局并告诫自己把家事与国事分开,当务之急国事为重,恰逢此时又得知女儿的墓被盗了,此时却还能强忍着悲痛用计保国家平安。到最后也是想着维护女儿的清白体面,可能正是这点来衬托柳梦梅和杜丽娘的反礼教吧。需要再读一遍嘻嘻品味其中事物,不然无法摆脱小说的感觉。
牡丹亭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杜丽娘因梦而死,为情而生,柳梦梅是她唯一归属所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他们俩之间让我感觉不到深刻感情的存在,就好像是没来由的突然在一起,几番云雨,仅此而已,没有他们的深情在里面,杜丽娘好像只是为了她的梦的完整才继续的存在,柳梦梅也只是为了出现而出现,可能对于他俩之间的故事的描写有点少吧。杜丽娘代表了大多闺阁女子,被束缚在寂寂庭院,难以和外界接触,而柳梦梅也是多数男子的象征,无非也是喜欢脸蛋儿漂亮的,当他知道杜丽娘是鬼时,首先想的是怕自己承受不起,其实还不是不爱,拿着杜丽娘的陪葬帮她找父亲,还想着如果不是何须至此。春香自认做了杜母的女儿,真的是个很善良的姑娘了。杜丽娘父亲再见到她时不愿相信,一是真的难以想象死了三年的女儿还能复活,二可能就是因为柳梦梅说杜丽娘已经是他的妻子了,难以接受吧。陈师傅和道姑也是身边最常见的那种人吧,不会少了他们的存在。
牡丹亭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暂放下《牡丹亭》,先致英妹的《心路》:
英妹的《心路》是用泪水写成的,阅后,倍感心痛!我终议为,妹是很幸福的,想不到这么艰难,这么坎坷。字里行间,漏露的是:担忧、怨恨、惊恐、思念、牵挂、祈涛、别离、孤独、难奈……好一千悲悲切切,切切悲悲,怎不叫人心碎?偶尔间,看到了一点曙光,也是那么短暂,那么微弱。妹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炎凉、冬寒、雨湿、风烈……既是遇到春天,透过春天的一丝温缊,仍夹杂着冬去春来,乍暖还寒的袭气。
最叫人留恋的是,“风儿”与“云儿”的相携,云儿打破了成规和长久的矜持,跟着风儿不离不弃一一感到了沁心的温意,看到了企盼仰望的心绪。姐祝风儿携着云儿永不放弃,云儿跟着风儿翩翩起舞!祝风儿云儿永远幸福,永做灵魂的伴侣!
黑暗已经过去,曙光就在眼前。经历了风雨,彩虹才会灿烂。告别昨日的风寒,拥抱朋日的春天!
姐后续谈!妹再见![握手][胜利][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