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山寻路|学海划舟【2019你好】# 〔第十一本〕
看完这本漫画,真羡慕漫画里面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游戏,准备写写我自己的父亲,竟然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突然感觉,对于父亲还是沉默了许多,就像父亲对我的沉默。
这篇可能跑题的文章,可是我很想写,用我拙劣的文笔写写自己的父亲。看完漫画,很是心酸,很是触动,很是幸福。这本可爱的亲情漫画,作者卜劳恩那深沉的爱,深深的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我心酸的是在第三帝国时期,充满着战火的世道,这样一位父亲的爱是多少孩子爱的怀抱;我幸福的是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爱,你我都拥有。
和母亲聊着视频,快结束时,母亲说,你父亲在旁边,和他有什么说的吗?我应承着说没什么说的,母亲已经把手机递过去了,父亲依旧抽着一支烟,好像没有停过,寥寥数语,便没有什么说的了,沉默十几秒钟,挂了视频。也许这么多年和父亲这样沉默的交流习惯了,可妈妈在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发了一条语音,我点开听着听着,越听越难受。母亲说:“你父亲这么冷的天又出去给别人看病了,今天他说我怎么不给他打电话,平时都是打给我的”,我慢慢的回了一句“妈,我知道了,早点休息”。我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家乡的这个时候积雪仍旧没化,气温仍旧很冷,我在吹着热风的寝室,心情沉重,想着母亲说的话,确实啊,平时基本都是把电话打给母亲的,就像平时父亲很少给我打电话一样,我也很少给父亲打,除非有大事要父亲做决定的才打电话咨询他。之前看到知乎的一句话,父子一生,父亲等着儿子的一句我爱你,儿子等着父亲的一句对不起。也许我和父亲之间也是这样如山的沉默,深沉不语。
我的父亲是一民村医,从我记事开始他已经是了,在我们村庄里家家户户出出进进,一年四季,父亲虽不曾出过远门,白天几乎大多时候不在家,有时候晚上也不回来。最开始父亲走路行医,小时候并没有手机,病人的家属就站在我们山顶头呼喊着父亲的名字去到他家看病,父亲有时候在田里忙农活,就放下工具穿着破衣服就去了;慢慢的有手机了,大家会打电话请我父亲,父亲也有了自己的摩托车,只要路况好就骑摩托车去看病,一直到如今。这就是我的父亲,农民父亲,医生父亲,农民医生。小时候,特别希望父亲出去给别人看病,我和弟弟就肆无忌惮的看电视,闹腾,只要父亲一进门我们俩就乖乖的,因为父亲在外奔波总会很累,我们俩又吵又闹父亲总会大声责骂我俩,那时候的我们,总希望父亲出去晚点回来,而母亲总是要先在田地里忙完,然后回家还要收拾家务;慢慢的,和弟弟一起上学,离家越来越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也越来越少,只能在放假回家的时候能陪陪父亲。
父亲总是沉默的,和他总是该说的要紧话说完就不多说了,不想和母亲一样扯着田里的庄稼,家里的牲口。父亲对我也不是很严厉的,记忆中只有两次打我,稍微变脸大声呵斥就很怕,也不知道为什么怕,总有一种陌生的威严。上了大学这种关系稍微有些许改变,也许是自己长大懂事了,父亲总会问我学校生活怎么样,渐渐地聊得话题多了,电话次数仍旧不是很多,我也慢慢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他为我和弟弟上大学自豪着,可是在我们面前很少有表现出来;家里在重新修房子,父亲打电话问我们的建议和爱好,怎么规划,怎么装修,而我随声应和着说都可以。
我很敬重我的父亲,也为他自豪,他是我们村少数的有脸面的人物,从小时候到现在仍旧是,就因为他是“农民医生”,家家户户总会很敬重我父亲,看病的时候招待很好的,只要我父亲没吃饭那户人家就会给我父亲做饭,村里有集会也会叫我父亲一起相应的主持,村里的老人更是对我父亲很好,因为父亲总是给他们照料那多年积累的老病,我深深知道那是无法痊愈的,但是无论我的父亲,还是村里的老人,都会隔一段时间请我父亲去瞧瞧,也许关怀才是最好的良药。
总之我和父亲就是这样互相的沉默,也互相深深爱着对方,通过心能感受到,却无法用口诉说的,我爱着父亲。今晚和父亲聊了好一会视频,是我先打给他的,聊了一会儿,父亲说你妈在旁边,和她聊聊吧!我和我的父亲仍旧是这样寥寥数语。
父与子读后感800字 第(2)篇2017年12/67《父与子》√
这个绘本是我妹妹的必读书目,也是这位小朋友的“钦点”书目。我在读《巨婴国》之余,把这本漫画翻完了,两边有意无意的比较,各自的特点竟然更明朗,也颇有意趣。
1.父亲的角色定位
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中,父亲的角色一般比较极端,即平常没什么存在感(根本不在或者高高在上),但是一有事情出现就表现出超级强硬的姿态。
而在这本漫画里,父亲是如此深入儿子的生活,陪他经历快乐和忧伤。《巨婴国》里谈到巨婴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失回应,从而造成了安全感缺失。长久陪伴和保持回应,才是保持良好关系的工具。
2.我就是我——共生而不迷失自我
中国人似乎总喜欢模糊自己与他人是界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武志红把它总结为“共生绞杀”,大家不仅迷失自我,而且拼命想去控制对方。
而在《父与子》中,父亲和儿子和谐共生,即使流落荒岛,两个人也是彼此独立和尊重,互相提意见。我总觉得,两个人发自内心的互相尊重,才是最应该的状态。
3.成长的标志是克制
我看了《父与子》,突然想起漫画人物“豌豆”,他和他父亲可以看做是德国这对父与子的模仿者。但是二者最根本是不同在于,即使是漫画,《父与子》也是克制的,即使是开玩笑,笔法也是冷静的,而豌豆几乎是以拉屎放屁为乐,还顺带攻击了宠物猪。
《巨婴国》也指出,巨婴绝对控制之下,如果不顺从其意,便会完全失控,而且将这种失控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如果一个人连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都没有,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4.关于《巨婴国》
作者的刻画基于精神分析,给出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群像。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国人心理是否适当,结果到底是主观客观,尚待考量。
以及《巨婴国》快要下架了,没看的抓紧点吧。
父与子读后感800字 第(3)篇在画里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虽然很多幅画里最后儿子都是惹祸被打的,找到很多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第一个是父亲辅导儿子做作业,结果因为作业太难父亲也不会做,所以第二天早上父亲带着儿子把老师骂了一通;第二个是父亲给儿子在树上量身高,把今年的身高在树上做了标记,一年后儿子没有长高反而是树长高了。还有一个是说父亲有钱了带儿子去高级餐厅吃巨大的龙虾,但是龙虾上来了但是因为太大了还是从来没吃过不知如何下手,最后沮丧的父子俩离开了高级餐厅去吃外面的热香肠而变得开心了起来…n经典就是经典。不仅是二战前期笼罩在恐怖里的人们在E.O.Plauen的画里得到慰藉;就在今日的我也能在画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强烈的爱,从而在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难怪E.O.Plauen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能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连大文豪鲁迅和大画家丰子恺都极力推荐。今天读完,的确值得反复阅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