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关注到这本书一个是限时免费领,另一个是因为说王岐山同志推荐,想想这样的公众人物所推定不负众望吧。果不其然,从《旧制度与大革命》到《大清相国》,王岐山同志的荐书,既涵盖了社会发展、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又包括了干部的修身修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仅仅是针对为官者,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也算一本很好的修身养性的书了吧。小说的背景是康熙王朝,那是一个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的时段,我们说的康乾盛世不正是“康”打开来的吗?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我想这应是少有的善终的高官了。而其中原因,不管是他自己所作或是他人指点所体现出,还是后人的总结提炼,总之“等,忍、稳、狠,隐”五字箴言,是我们所需学习的了。若能领会到其中深意,并且付诸行动,我想为官一生应不会太出格,而其他人也能在各自领域至少有所得。最开始卫向书大人看出陈廷敬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岁,若连中三元还被皇上赐名太过锋芒毕露,所以建议皇上抹去了状元头衔,只得第二甲第一名。所谓,做官也是要熬出来的,年龄阅历经验都是为官的资本,否则还没等做出成绩往往遭人嫉妒被人陷害还不自知。有时的“等待”是必要的,我们的俗话来说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这第二个字,我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一字应是最难的一字了,即使陈廷敬怕也是用了许多年才真正悟清其中道理。对于一个正直善良之人,看到鸡鸣狗盗之徒,看到阳奉阴违之事,说还是不说,参还是不参;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参,怎么说怎么参,这都是有门道学问在其中。特别是在那个皇上一言九鼎的时代,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可是要杀头的。要说康熙还算是个明君,即使这样他也要考虑轻重缓急,政治稳定,不得已还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就像书中说的大户统筹,康熙也明白这么做会使大户想办法盘剥老百姓,但对他来说打吴三桂是最重要的,能及时收到赋税,前方的粮草马匹才能有保证。所以他明知陈廷敬是对的,也想了办法让他获罪。好在陈母过世,陈得以守孝三年,躲过了被贬罚的命运。类似事件许多,后陈廷敬可算知道何为忍,为何当头一把刀。稳,为人做事切忌浮躁,话想好再说,事想好再做,没想好宁愿不做不说陈廷敬的才华从诗词歌赋,博古通今,到琴棋书画,特别说到他在钱法上的处理,不仅办了大案,处置了贪官,而且滴水不漏,显得皇恩浩荡。有时候的取舍也颇为讲究,明知参不了的贪官比如富伦,虽也不能让他好过,但对明珠对皇上确实面子上是过得去的。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得罪不能得罪的人,是稳字诀的诀窍,也沾上了一点“忍”在其中。将有些事沉淀在心中,等到时机成熟,实力强大时再做行动,决为时不晚。所以最后当陈廷敬已有高深行道,让索额图,高士奇互参,刘相年参了阿山和徐乾学时,一次收拾干净,而他只需躲在后面操纵,不显山不漏水,妙哉!n这个被康熙赞为"几近完人"的老相国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在妻子的指点下,明白了在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靠装聋得以告老还乡,结束为官生涯,终得善终。请允许我使用王跃文先生的评价来作为结尾——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大清相国 读后感 第(2)篇从书评的角度去谈,本书基本是平淡的叙事小说,但是情节显得苍白、场景切换时常有些突兀或隔断,不甚顺畅,水准似乎与作者的知名度不匹配;另外,可能是囿于篇幅,许多史实情节的描述一笔带过,不够丰满,有些场景的描述显得刻意为之。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以陈廷敬为主人公主线没有跑偏,有些心理描述比较细腻,美中不足就是许多心理场景描述颇有雷同。不过,整体读罢,还是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令人敬重的国之重臣、忠臣,让读者还是心情比较舒畅的。
梳理一点儿读后感:书中主人公陈廷敬是清朝初期的一代名相,命运巧遇也是性格注定使然,他因少年意气揭露科场舞弊,又幸得贵人相助,也是自己一身才气学富五车之功底,历险出道涉入官场,以卓越才干、赤胆公心、正直品行,虽经宦海波折起伏,甚至血雨腥风命悬一线之危,仍得善终全身而退,悟得“忍、等、稳、狠、隐”之原则,坚守为民、宽厚、正直、清廉,在封建王朝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的官场里,又常年伴君左右如走钢丝,堪称一个奇迹。且抛开因历史环境所限,生长的时代非主观所能选择,主人公效力的是封建帝王、维护的是王朝百年基业,但终归也是为民谋福祉、伸张正义的一个人。透过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厚重人生,我们穿越历史长河近距离看到一位能臣干吏的智慧练达和饱学之士的清风亮节。
治世思良才。历史车轮已走进了一个可以大显宏图的新时代,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先贤陈廷敬这样的国之栋梁、民之清官。所幸我们在一个史所未有的开明时代,正是像陈廷敬那样的历史先贤们为民追求的盛世,愿华夏儿女继承先辈贤达仁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优良德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共创中华繁荣富强昌盛和平。
大清相国 读后感 第(3)篇
- 《大清相国》,这是我第二次拜读此书了。记得上次阅读是在三年之前,那时惊闻中纪委王岐山书记推荐此书,因此,拿到之后,如获至宝,遂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没日没夜的“追”此书。果然,不负王书记力荐苦心,书中描写甚是精彩,讲述了陈廷敬一生的为官之道,现如今印象依旧历历在目。
- 陈廷敬,从一个涉世未深、初出茅庐的白面书生,借着贵人的点拨以及自己将近50年的官场生涯,终于悟出了官场的为官之道——等、忍、稳、狠、隐,尽心竭力,辅佐君王,终成一代贤相,不负此生!另,康熙帝对他的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也无愧与他,值得担此盛誉!
- 今特地再次拜读此书,则是为了向为官场打虎立下赫赫战功的岐山书记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王老退休安好,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