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恰到好处的幸福 读后感(3)篇

恰到好处的幸福
作者:毕淑敏
情感治愈师毕淑敏以丰盛的人生经验为读者保驾护航,带你走出人生路上的陷阱和歧途,在通向幸福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因为必需少,所以受限轻。人就获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飞翔。本书把“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教你如何构建合理期望,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收获丰硕愉悦的幸福人生。纵有千间房屋,夜间无外一床安宿,纵有万亩良田,一日终究只需三餐。
恰到好处的幸福 读后感 第(1)篇

零星看过毕老师的一些短文,也大体知道她的一些重要的人生经历,比如藏地从军,比如从拿手术刀的临床医生,到剖析和希翼拯救灵魂的心理咨询师,她的一生有不同的专注,也有很多不同的体验。本书算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看完她的作品,不是想象中的心灵导书或者案例故事,说的虽然是《恰到好处的幸福》,其实更多的是一些随笔类的文章,并没有特别围绕这样一个主题来写,可能也是把对生活的体悟,把对幸福的一种解读,融入到平常的这样一些思考当中。作者独特的成长经历,再加上看似跨行业但实则还是可以紧密相连的两个行业中的资深造诣,让文章的文字表达自身带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整体层面上看起来似乎也带有一定理性的光辉。作为寻找心理重新整饬的人,可能不是很适合阅读这样带有独自思考似的作品,除非你自身也本就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读这样的书只是让自己一些平常的思考,看别人如何更准确更完整地把它表达出来。而如果,带着轻松一点的目的,只想看看一些有丰富人生体验,并懂得从中提炼精华的人对生活细节的感悟,确也可以好好读一读。

恰到好处的幸福 读后感 第(2)篇

这应该是我真正读过毕淑敏的作品,之前在中学时代,我也读过她的作品,但那时只是因为她写的作品当中文字的优美。现在我又重新读着她的作品,此时的我已经到了快要出学校的门槛迈入社会,除了在这本书里我能感受到她文字的精炼和优雅意外,认真的潜入到了作家的心里,以至于我在没看完这本书之前丢下了我学习上的事。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是真正的感动到了我,毕淑敏在经过了军队生活,西藏高原的洗礼,对人生的顿悟,对死亡的超脱。在她那般青涩的年纪里就已经过早的领会了人生,是幸也是不幸,幸的是能够抵抗未来的一切,死亡已经不在是可怕的事,不幸是太早的聪慧,对这样的年纪太过于承重。读到后来被她的文字感染到,自己都想哭,有一颗纤细而敏感的心,不适合看这样的作品。记得我的老师告诉过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让自己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在看别人的人生那些喜怒哀乐,丰富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毕淑敏真的是一个通透的女子[爱心][爱心]

恰到好处的幸福 读后感 第(3)篇

毕淑敏说,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常常是因为对事物抱着不合理的期望。如看到好房子,就设想能在这屋里结婚生子;看到豪华跑车,就设想能开着它风驰电掣;看到别人的娇妻,就想着未来伴侣定要倾国倾城;看到别人活到90岁,就渴望自己赶超100岁……若达不到,就感受不到幸福。其实,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期望也需要恰到好处。房子不用大,够用即可;车子主要功能是代步工具,而不是彰显财力的勋章;另一半不必国色天香出人头地,价值观相同、有共同语言,就是神仙伴侣;身体健康不必求全,体检表上有了向上或向下的小箭头,可以实时纠正。生命之高并不决定于其长短,更在于其丰满和深邃。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勇敢的人依然可以微笑的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