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则天,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的智慧和韬略,令男权社会的须眉俯首称臣。一千三百年来,她是历史也是传奇,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武则天这个名字是近代时期女权主义兴起的时候,后人在武则天的众多名字和称号中选择出来的,但在唐朝时则天并不是她的名字。
14岁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武则天出身并不高贵,其父名武士彠(yuē),曾资助唐高祖李渊起兵攻打隋朝,由此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武则天小时候很聪明,14岁的时候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好像是后宫中品位最低的),然而武则天一直不得唐太宗赏识,始终没有得宠或是晋升。于是为了维持在宫里的奢华生活,武则天在唐太宗晚年病榻前有意接近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并与李治有了暧昧不明的关系。后来唐太宗去世,其后宫嫔妃要进感业寺为尼,这段时期是武则天最阴郁的一段时间。过了一年之后李治前往感业寺祭拜先皇,又与武则天不期而遇了,但碍于武则天的身份(李治的庶母)不能直接把她接回宫,而且这时李治身边已有王皇后和宠妃萧淑妃,使得武则天重返皇宫的阻力很大。
28岁重返皇宫
这时后宫中王皇后和萧淑妃一直在斗法,王皇后便心生一计,让武则天进宫来与她一同抗衡萧淑妃,皇后松口自然是给了皇帝一个台阶并给了武则天顺利进宫的理由。这时武则天已经28岁,长李治4岁。进宫后,武则天一直是心怀感激的为王皇后做事,最终是让萧淑妃失了宠。这时候曾经的朋友就是如今的敌人了。武则天生了一个儿子起名李弘,因为当时民间有一个传说:某先人(忘记了是谁)转世化名李弘,将成为唐朝的皇帝。于是武则天为她儿子起的这个名字就成了王武反目的导火索。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宫斗,这里面就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武则天捂死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女儿并嫁祸给了王皇后。经过蒙曼老师的佐证,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武则天的几次陷害终于让李治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
然而当时的李治身边有他父皇留下来的辅政大臣,李治本人没什么主见,他这个皇帝之位来的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的两个哥哥争皇位,最后李世民谁也没立,立了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做太子),所以李世民怕太子处理不好政务,便留下了几个辅政大臣。这就导致了李治手中得实权并不大。所以借着废王立武这件事,李治一方面是真心喜欢武则天,想立她做皇后,另一方面是想在群臣中树立威信,彰显自己并不是一个听之任之的皇帝。于是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32岁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武则天32岁时成为皇后,这时就已经有了帘后听政的迹象了。因为武则天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而李治又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所以武则天利用李治达到了很多政治目的。其中就包括泰山封禅大典(具体内容可以百度)。武则天在她当皇后的时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提升知名度,封禅大典上她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出尽了风头。
40岁临朝听政,与李治并称“二圣”
随着李治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武则天逐渐开始临朝听政。在40岁的时候和唐高宗一起并称“二圣”。这时李治对她有了防范之心,怕她篡权,于是和宰相上官仪(上官婉儿的祖父)一起谋划要废掉武皇后,然而武则天的情报工作做的也相当出色,这边诏书还没起草好,那边武则天就来找李治兴师问罪,李治本就没主见,软硬兼施之下不仅没废掉武后,反而连累了宰相上官仪。自此之后,武则天开始稍有收敛,处处以李治的利益为上,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51岁成为“天后”,60岁成为皇太后
到了51岁那年,在武则天的撺掇下,李治与武则天开始自称天皇天后,为她以后能登基称帝奠定基础。武则天60岁的时候,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成为太后。两人一共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这时,李弘已经去世(这里需要说一下,很多人认为李弘是被武则天杀死的,然而经过蒙曼老师的论证,李弘生来患有哮喘,而且武则天还没有害死他的动机,毕竟后面还有3个儿子排队继位呢,根据各种推断,李弘应该是病死的)。李贤在李弘死后被立为太子,李贤是个很有作为的人,做太子期间就小有建树,然而李贤据推断应该是武则天的姐姐和李治生的孩子,过继给了武则天,所以武则天是断然不可能让他顺利继位的,经过一番争斗,最终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来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得自杀了。所以唐高宗死后是三儿子李显继位,这时武则天已经有了自己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就开始为自己争取时间。首先是以太子需服丧为由延迟李显继位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做了一系列拉拢人心、安插眼线的事情。等到李显服丧完毕后武则天已经做好了一系列的安排,朝堂之上全是她的人。然而李显上台后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居然开始扶持妻子娘家的势力而不是李家,这就让李家的人对这个新皇帝有了意见。后来,李显为了给岳父安排个官位遭到大臣反对,一气之下说出了要让他岳父当皇帝的气话,被武则天抓住了把柄后被废。接下来继位的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儿子李旦。这次李旦虽然顺利登基了,但却被武则天软禁在了宫中,非重大场合不会出现,大权已经全部掌握在了武则天的手中。
67岁登基称帝
这时,武则天距离皇帝的宝座还差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于是便令下人开始在古籍中给“女人当皇帝”找个理由。理由找好了以后又开始制造舆论,让百姓开始拥护其称帝,李旦也主动要将皇位让给母亲。就这样万事俱备了之后,武则天于67岁时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武则天登基后的作为有功有过,过失是实行酷吏政治,功劳是慧眼识人。武则天时期提拔了很多清明的大臣,这就是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狄仁杰便是其中之一,武则天对狄仁杰可谓是非常尊敬,尊敬到免除了狄仁杰对她的跪拜礼,这也体现了武则天在知人善任上做的非常到位。
然而武则天险些成为了篡权者,因为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她曾想过要把皇位传给武家人,自此延续武周王朝。这是许多大臣和李唐王朝的贵族所不能接受的。后来在狄仁杰的劝说之下,武则天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之前被废掉的皇帝)为太子。然而就在武则天准备传位的时候,她的男宠们又出来搅局了,致使她一气之下又不传位了。李唐皇室成员自然是空欢喜一场,一切本该尘埃落定的事又成了未知数,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李显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等人发动了名为针对武则天男宠实为逼宫的“神龙政变”,诛杀了男宠,逼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皇帝,即“唐中宗”。
82岁寿终正寝
退位当年年底,武则天去世,时年82岁。遗诏中武则天要求仍以皇后身份,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这里还有一处需要解释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后人多以为是武则天为了让后世评价她的功过是非而立,其实不然。那时唐朝是让后来的皇帝为先帝书写墓志铭,然而武则天死后唐朝便进入了短时间的混乱时期,武则天先后被换了好多个称号,无从写起,所以就一直被搁置下去了。
武则天死后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中间出现了短暂的乱世,史称“红妆时代”。是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上官婉儿这四位女性开始在政坛上谋得地位所引起的混乱,先后经历了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两任皇帝。李旦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上述四位女性皆死于李隆基之手。这一段红妆时代过去之后,便开始了唐朝乃至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
武则天(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经典之作) 读后感 第(2)篇千多年来,人们在卢舍那大佛前礼拜,在乾陵无字碑前沉思。沉思的背后,是历史上那个活色生香的女子。有人说她“雷霆其武,日月其文”,也有人说她“鬼神不容,人神共愤”。然而,她只在苍穹间微笑。
因为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被饱受争议,追究起来,她是一个抑郁难平的女子。她的才华和能力超越了时代所允许她发挥的范围,这真是英雄的悲哀。
她是个矛盾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觉得她的一生充满着“矛盾”。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正是这种强烈的矛盾性格使得武则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让我们观之可亲,也拍案惊奇。
武则天一生最大的特点在于她的矛盾性,不仅她的政绩是矛盾的,她的性格也是矛盾的。
她用小人站稳脚跟,即位后广纳贤才。她用孩子作为武器坐上皇位,却也有慈母的一面。
随着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武则天和传统礼教的冲突变得明显起来,对她的评价也大为降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甚至说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作为女生,我对武则天是多了一分偏爱。正是因为她,在封建社会里为女生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但是作为我自己,我可以理解她的行为,但还是多一份唏嘘。
中国的男女平等一直在努力,之所以那么艰难,都是因为宋代,才会越来越低。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的鱼玄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李清照,时代和传统曾经让多少女杰扼腕叹息。然而,历史眷顾了武则天。
后世对武则天用人方面最经典的评价就是“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第一句:时势创造英雄。第二句:性格决定命运。具体说来,就是唐朝妇女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唐高宗身体长期多病,乃至贵族政治没落、平民势力崛起的整体社会条件都为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但是,无论如何,武则天的成功还首先归功于她杰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
武则天的每一项政绩都伴随着矛盾,借用林达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每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
蒙曼老师借用郭沫若先生一句话来评价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华夏,光被九州。
而我想用《九九八十一》里一句歌词发表拙见:一肩担,路坎坷,我不说,又何须旁人来嚼口舌。
记得看《神探狄仁杰》里,武则天让狄仁杰评价她,狄国老说“无功无过”。
“无功无过”,任世人评说。
武则天(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经典之作) 读后感 第(3)篇我觉得古代历史人物传记读起来比较枯燥,关系又复杂,不太好理解,因此没什么兴趣。一看这本《武则天》的作者是诗词大会的嘉宾老师,那个饱读诗书的女学者蒙曼,顿时来了兴致,于是就读了下去。
这本书写的还是很通俗易懂的,从书中能大致清楚了中国一代女皇的从政之路。她的才华,性格,智慧以及所处的那个时代造就了她。
我的家乡就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墓乾陵的边上,小时候妈妈就背着我下过开挖的墓道,好像是永泰公主墓,现在想起来还是怕怕的,长大后多次去过乾陵,每次站在无字碑前,就感到女皇真伟大,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多么坦荡的胸怀啊!读了蒙曼老师的作品,也许无字碑的意义并不是这么回事,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不管怎样,武则天还是我们女性的榜样,是女权主义的捍卫者,实践者,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不容易!虽然她爱权爱江山,不惜和老公,儿子争权夺利,但她也确实有能力,67岁了终于坐上了皇位,容易吗!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也应该学学武则天,选拔人才用能人不受年龄限制,很多人大器晚成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