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鸿章全传读后感(3)篇

李鸿章全传
作者:濮兰德 梁启超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李鸿章全传读后感 第(1)篇

李鸿章是适应旧时代旧思想旧体制的权术高手,缺乏团结人、凝聚人的新式武器,尽管其不辞辛劳不畏谤言敢于任事为世人所不能及,但依靠的仍然是君主专制集权下通行的靠权钱利益笼络收买跟随者。在个人私利上,他和清政府其它大员一样,乐于和宦官勾结营私,在权势范围内纵容亲属亲信贪污敛财。

一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周围就聚满了一批穷困亲戚和贪婪的亲信。在他的权力达到鼎盛时期的时候(1886年-1894年),可以公允地说,陆军和海军都成了他的家族和追随者们追逐利益的摇钱树;财务限制了陆军和海军的发展并使之陷入瘫痪境地。这些人从训练和性格来说都无法从事任何诚实、本分的工作,李鸿章在天津的衙门就好像庆亲王在京城的衙门一样,成为了职位、官位和荣誉的营销处。这些滥用权力的人中,最卑鄙的人也许就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关于此人以后还会提及更多);他的兄弟李瀚章总督也是家喻户晓的“无底洞”;他的儿子们无耻的贪污行为也成为了人们的笑柄。无论李鸿章在担任总督之初,有多么的爱国,目标有多么的坚定,但最终溃烂的腐败行为迅速地从他本人发展到他管辖范围内的每个行政部门,让他的陆军和海军成为了一具空壳。在对利益的追逐中,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都忘记了要为国家负责任。1890年,他准许追随者把舰长琅威理从海军中驱逐出去,这破坏了他管辖下的唯一一支纪律严明、作战有方的军队。

李鸿章担任海陆军大臣,却视其为花架子工程,不以提升战力为核心任务,不趁欧战有利间隙发展军备,不能踏踏实实练兵备战,而指望靠虚张声势吓阻外敌,将其视为克敌捷径。李一生误国,以此为最。李成于走捷径,剿匪剿捻善出奇兵;也毁于走捷径,朝战日战外交战被揭穿画皮。


至于个人操守,李忠于清廷忠于慈禧,却又大挖清廷墙角,以花架子造假坑国,以贪渎害国,其禁烟则大肆卖鸦片,办海军则克扣火器购置与粮草军饷费用,办洋务则大收干股分红,办外交竟敢与俄罗斯私相授受。

梁启超评李“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算恰如其分。

但当时地位高于李的军机大臣与王公贵族其贪渎与李相当,而军事外交见识却比李还不靠谱。可见李已是矮子中的高个,怂人中的将军。与其说李误国,不如说清廷全盘糜烂,非李糊裱匠所能救。

但对中国人来说,他组建的海军和陆军所获得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已经达到了顶点,其后便轰然倒塌。实际上,他那过分夸耀的海军和陆军在溃败之后遭到了许多同僚的谴责,证明了他不但没能力担任高级职务,而且不适合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慈禧太后的帮助才能把他从困境中拉出来;在国家遭受屈辱和战败的时候,他在外交和管理事务方面给国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而这些已经被大家忘记或者忽略了。
不可否认的是,李鸿章对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也是一个极大的失败;当它接受考验时,肯定会遭到暴露。但欧洲人不太清楚中国人集体“弄虚作假”的无限能力,不免会有这样的疑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能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在几年中都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从慈禧太后到各省的官僚,都不是得不到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状况的准确信息;中国人人都知道这些事情,每个官员都会花时间进行谈论。但是东方和西方一样,一旦成功了接下来还会成功,只要李鸿章勇猛的军事风采没有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创立人和管理者,他就会长期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明治后,日本打破了思维禁区,确立了以实效实绩论英雄和筛选提拔人员的制度,并使各地相互竞争、互相追赶。因而,日本的西学经世致用的救世人才能够在体制内外与同辈人的竞争中胜出,类似伊藤博文的人才喷涌而出,数不胜数。

而当时中国由于只是把西学作为补充,官员选拔任用仍然是依靠传统裙带关系,李鸿章的得势更多得益于其权术的高明,懂西学的人经受住体制内竞争纯属偶然。因而,中国体制内伊藤博文、李鸿章之类有世界眼光的极少,且后续乏人,在体制内普遍不得势。

日本之学如伊藤者,其同辈中不下百数,中国之才如鸿章者,其同辈中不得一人,则又不能专为李咎者也。李鸿章之治事也,案无留牍,门无留宾,盖其规模一仿曾文正云。其起居饮食,皆立一定时刻,甚有西人之风。其重纪律,严自治,中国人罕有能及之者。不论冬夏,五点钟即起,有家藏一宋拓兰亭,每晨必临摹一百字,其临本从不示人。此盖养心自律之一法。曾文正每日在军中,必围棋一局,亦是此意。
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媸名故常趋巧利。之洞于交涉事件,著著与鸿章为难,要其所画之策,无一非能言不能行。鸿章尝语人云:不图香涛作官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此一语可以尽其平生矣。至其虚骄狭隘,残忍苛察,较之李鸿章之有常识有大量,尤相去霄壤也。
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等国,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章联俄而反堕彼谋。三者相较,其霄壤何如也。此非以成败论人也,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虽李之际遇,或不及俾,至其凭藉则有过之。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李自诉其所处之难,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难,非李所能喻也。

李鸿章全传读后感 第(2)篇

通过对外国人和国人不同版本的李鸿章传的拜读,对李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 G.亚历山大————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李鸿章也得到同时代优秀人物的认可,比如(在义和团之乱时)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北京不保,万一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为免出现这种情况,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中国差点驱逐满清,提前共和。

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一次问一个留洋生什么是“抛物线”,小伙子解释了半天,李仍一头雾水。小伙子急了:“撒尿就是抛物线!”李恍然大悟。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而且这个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李鸿章全传读后感 第(3)篇

濮兰德写得看着没有梁启超的好啊,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吧。他们两个人都站在客观的位置上以事论事地评析李鸿章,对事不对人,这个十分合我口味。

老李生于晚清这个气数已尽的败落王朝,官场人人自危不思进取,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心态。再者上有贪得无厌玩弄阴谋权贵的慈禧老太婆,下有一群傻逼坑爹猪队友,李鸿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硬着头皮上了。就是这样的时代造就的李鸿章,他真的是一个让人可敬可怜可叹可恨又可悲的人。

看到书上列举的那些个别条约,看一条脸就颤一下,一个继承五千载有余的文化传承大国,竟能因为自大自狂沦落成被人痛打落水狗的地步。昔日的辉煌荣光,在那短短数十年里如针一样狠狠地扎在每个人心里,是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民族之痛。

历此大劫,又经过多年抗战,才有了现在的中国。然而即便我们先辈们经历了这些厄难血流成河地付出才建起的国家现在还是有很多毒瘤在黑暗里默默地破坏着……

梁启超先生说的很对:彼纯然如凉血类动物,支那人之性也,彼其事大主义,支那人之性也,其容忍力之强,支那人之性也,其硬脑硬面皮,支那人之性也,其词令巧妙,支那人之性也,其狡狯有城府,支部人之性也,其自信自大,支那人之性也。

最后,多看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省自律自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