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推荐#
感觉看完此书好像跟没看此书一样[捂脸],此书的观点难以记忆,书中的观点没有完全理解。每一章节应该画一个思维导图或者树状图重新梳理一遍。准备过几年后应该重读一遍。
本书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
一.表达的逻辑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将思想(观点、结论、要点、论点、论据、建议、行动、步骤等)归类分组。
2.将分组后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搭建金字塔。
3.向读者介绍(传递、阐述、论证)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表达。
4.金字塔中的思想,应遵守4个基本原则。
5.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写作前用金字塔原理检查。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上包括各种思想;思想使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产生疑问。
2.在纵向方向上,各分支、各层级上的思想,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方式回答读者的疑问,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的读者最初的疑问。
5.序言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回答。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读者提出疑问,而文章将回答读者的疑问。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1. 自上而下法
-确定作者想论述的主题
-设想读者的疑问
-给出答案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证实答案
-填写关键句要点
2. 自下而上法
-列出所有作者想表达的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倒推出序言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答案。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要点写一段引言。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概括整个推理过程。
3.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各要点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结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二.思考的逻辑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1. 应用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条目当做思想列入
-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呈现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程度顺序:通过按程度或重要性不同分组,得出的思想。
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顺序,说明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还不周全。
4.为了检查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你可以:
-先把每一个句子改写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和补语,只保留动词、名词,删除形容词、副词)。
-再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合并同类项,组织在一起。
-最后选择使用适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属于行动性思想(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等)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把能产生同样最终结果的行动(行为、步骤等)归类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类别),并依此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6.如果思想属于描述性思想(即介绍观点、情况、信息等)
-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找出相似之处、共同点)。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存在3个问题……”等)。
2.分组应遵守“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MECE)原则。
3.行动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归类分组,是因为该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5.将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
-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在另一行动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行动?)
-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6.将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找出句中结构的共同点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同点隐含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8章 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产生问题的具体领域、方面)
-困扰/困惑(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现状R1(你不喜欢该方面正在产生的结果)
-目标R2(你希望在该方面得到的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
-从左往右再往下
-读者最后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1.使用诊断框架,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展示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活动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部分
3.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揭示思想一览表的内在关系
四.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和数字编号的方法,突出显示文章的整体结构
1.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组合之间的过渡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制作文字幻灯片,应尽量简明扼要。
2.制作图表幻灯片,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部说明要传达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整体结构。
4.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或画思维导图)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金字塔原理(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读后感 第(2)篇[奋斗][奋斗][奋斗]n怎么说呢,本书专业度很强,需要对每一个金字塔逻辑细细品味反思,归纳与整理,理解每一个逻辑推理背后真正能够用在我们自己的工作,演讲,文案,商业,表达……里,举一反三方能真正用到实处。[微笑]n真如本书序言提示:《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所有高、中、基层职场人士,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沟通,就会从金字塔原理受益。金字塔结构思考力是领导力的必要素质,本书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都希望在思考、沟通交流、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表达(写作、讲话和培训)时,能说到点子上,正面回答受众(读者、听众和学员)的问题。那么你知道如何搭建框架结构、组织语句的顺序,用最短时间讲清观点,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n最后我们还希望组织中的全体成员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和方式交流,快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那么是否有规范可寻?n答案就是——使用逻辑清晰的金字塔结构!n首先我们来谈谈金字塔的模式到底为何物?[疑问]n金字塔一定有一个最顶端,由最顶端分支出来的A和B或者更多分支,再对其分支做6w式的反馈形成一套塔端效应。分为横向和纵向关注,并且附上序言,这样学起来就轻松哦。请看:n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n●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n●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n● 序言的叙述方式n那么如何构建金字塔呢?n又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n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n1.提出主题思想。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自下而上思考:n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得出结论。那我们来谈谈序言:n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如果是写文章,就是“序言”;如果是演讲,就是“开场白”。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当然啦,金字塔也包含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鼓掌]n在金字塔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结论。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我将演绎推理过程看做需要完成以下3个步骤:n演绎推理:n●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演绎推理也可以是以下3个步骤:n●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归纳推理:n在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n●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用归纳法时,必须具有以下两项主要技能:n●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在将金字塔原理具体应用于公文写作时,你只需要稍加练习,就可以简单、轻松、快速地搭建好文章的总体框架结构。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很快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想好序言(前言、开场白、引言)中的“背景”和“冲突”,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然后,你就可以使用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方式,在每一个关键句要点之下的层次上展开论述或说明。[玫瑰]当你对文章结构的思考已深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你就应该开始写作了。更低层次上的思想不要在构思阶段完成,而应放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完成。不过呢,在本书中关于应用逻辑,概括各组思想,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化分析问题,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在PPT中呈现金字塔,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序言结构范例在本书都有细化作要解,不过还是得强调专业度过强,您可能需要花费时间理解,体悟,练习,思考,应用,您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不过呢,建议一定一定要做笔记,反复练习推敲,你就会成长一大步哦,运用在各行各业。[咖啡]最后呢,所有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都能收获满满,如果您也感兴趣可以推荐此书精读,再次强调一定要做笔记和建议哦,我已经把本书所有图表形式的金字塔逻辑思维将这些图片80%都有收藏,去琢磨练习。祝您读书愉悦,收获满满![太阳][玫瑰]n
金字塔原理(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读后感 第(3)篇三种方式关联
大脑中的思想相当于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金字塔组成的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之间以三种方式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这些思想符合必须以下规则:
- 纵向:每层的思想是下一层次的概括。
- 横向:每层中的思想属同一逻辑范畴。
- 横向:每层中的思想按逻辑顺序组织。
如果想按照金字塔结构表达思想,需要保证思想属于金字塔结构的一部分,并按以上规则检验。如果不符合任何规则,说明思路有问题,这时应该调整思路以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表达:结论先行,由上向下
最高效的表达方式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也就是结论先行,由上向下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读者提前了解沟通框架,知道在接收过程中寻找哪些逻辑关系,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总结一下“结论先行,由上向下”的步骤是:
- 提出总概念
- 列出具体项目
思考:自下向上,总结概括
当同时发生的事物超过4个或5个时,大脑会按相似的共同点或所处位组织为逻辑单元,简单说“自下向上,总结概括”的具体步骤是:
- 从初步信息找出关键信息;
- 以同一逻辑范畴将思想放在一组;
- 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提高抽象层次,直到变成1-3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