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风声》有一个星期了吧,今晚出乎意料的失眠了,摸着黑去书柜里捞了本《孤独深处》,看了十来面,惊觉现在的我已经看不太下去实体书,想着差不多半年前的我还是最爱实体书的,喜欢指尖触摸书页的感觉。
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打开APP,就看到书架第一本就是这本《风声》,初次接触到《风声》是室友推荐了一个b站剪辑(av号10778013),把《麻雀》和《风声》这两部影视作品剪辑在一起,这个视频后来被我下载下来,每日n刷,至少前五次看是次次落泪的。我被其剪辑能力,扣音能力以及各位出境演员的演技感染,但又屈服于《麻雀》实在太长,就选择了去看《风声》,毕竟是部电影,时长短。
没想到这一看,更让我无法释怀。光看演员阵容,就让我很感兴趣(此处表白我叔张涵予),看过之后这部剧成功地成为我最喜欢的谍战片,二刷过后,正好有个机会,正值武汉大学生戏剧文化节,去看了武汉科技学院剧团的《风声》的话剧,第一次去看话剧,再加上精神不佳,现场黑暗,有点昏昏欲睡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不是我印象中的《风声》。
我比较了一下话剧版和电影版,想着可能还是电影版改动会比较大,就决定来看看小说,一看果然如此,感觉电影版和小说原著讲的完全是两个故事。再加上是第一次接触到麦家,起初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写作风格,但是当我看到后面麦家去采访去求证的时候,就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遍看得囫囵吞枣,计划这两天开始来精读一遍。
风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阅读完《风声》,心情却仍在起伏澎湃,不仅幸运于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却也无比羡慕那个混乱时代造就的无数巾帼英雄!
在我看来,政治乃风云,变幻莫测;而无论怎样的英雄在那样一个时代终为牺牲的棋子。可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起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被故事中的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地下工作者,深深折服!佩服她们的智慧,惊叹于她们的勇气!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比金子还珍贵的词语——信仰!因为信仰,人变得无比坚强,甚至可以超越人的“本能‘’!我不禁在幻想,自己若在那样一个年代,我会不会也能如此?可惜的是,我即使拥有了那样的执着,却没有那样的智慧!
风知道,雨知道,他们甘愿把自己做过的一切和知道的一切都带进坟墓。李宁玉的苦心设计、步步为营、每个重要关头的机警应变都会让读者不禁在心里默默为她拍手叫好!
风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说实在的,这故事讲得也就是比《故事会》好一点的水平。人物是扁平的:人性的挣扎,对于信仰的思考,完全没有深入的描写。这点上我倒觉得电影反而更胜一筹,提出“信仰重要吗?比命都重要吗?”这样的诘问。其次,“老鬼”李宁玉的人物动机站不住脚。不知道是否今天的读者会认为:爱党(共产党)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是天然存在的事情,一个人愿意为此搭上自己的性命和尊严去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痴迷这种信仰的原因则不必被提及? 以上大硬伤,使得《風声》這本書的卖點主要集中在了志奇猎奇的层面上。更深刻的主题那是没有的。话说我中途一度以为作者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李宁玉这个人物(她最后利用顾小梦来实现自己目的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无赖了),殊不知最后一章作者用“伟大”这样的词把李宁玉盖棺定论了。……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