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本。
自从看《新参者》粉上加贺,我对于加贺系列抱有较大的期待,这本果然没让我失望。这本小说以即将毕业为背景,反映了曾经彼此信任的七个人,因为种种恩怨纠葛,最终变得阴阳两隔,各奔东西了。“毕业”,不仅是这几个人学业的完成,更指他们告别了学生时代简单纯粹的友情,开始感受到“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复杂个体的孤独一面,以及人情冷暖的现实性。
曾经,沙都子以为自己作为闺蜜,是了解朋友的。然而,朋友祥子的死让她体会到,每个人终究会有自己不能说、不愿说的秘密,无关友情。所以,不去挖掘秘密,或许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此外,这部小说里名叫“摇头小丑”的咖啡馆,在我看来,是个很有趣的设置。“摇头小丑”,从头到尾贯穿整个故事,见证了这七个人学生时代的纯真友情,见证了友情、爱情分崩离析的过程,同时,“摇头小丑”的人偶也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当曲终人散,只剩下吧台上那个小丑,“在被大家遗忘的角落,依旧是一脸灿烂的笑容,靠着从虹吸管传来的热量,不时地微微摇头”。它仿佛冷眼看着这一切,感慨,惋惜,感受孤独。
毕业(2019版) 读后感 第(2)篇果然东野的小说是要挑着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滑雪场的小说还是跳过最好。
感觉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他把日本的风俗,人性还有诡计这几点平衡的很好。读书过程中有着民族味道,真相背后是永恒的人性。而这些故事读来却并不觉得遥远,因为毕业的时候有那么多美好,就有那么多无奈,我们都曾经见证和体会。校园里的孩子太天真,要步入社会就会发现不管是面临选择还是面临困境都太令人苦恼,所以虽然案件里的人性那么阴暗,也总是能透过它看到当年的影子。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国内的推理小说也读了一些,好看是好看的,毕竟我们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关于人性这一点有的时候离现实稍远了些。
大学时期的爱情也确实很美好,可最后走到一起的太少。见过了毕业前的分手,觉得就像沙都子和加贺这样也挺好,至少再见面还是朋友,有点小尴尬却又没有太多瓜葛,只有对年少时的感慨,也比那些毕业后永不往来的怨偶好些。
毕业(2019版) 读后感 第(3)篇毕业,读了三遍,终于读完。之前的耽搁,因为我的毕业。这也是最喜欢的加贺的最后一本书,虽然本应该是第一本,却最后读到,但我觉得很好,最后读到加贺第一次的案件推理,第一次出现他和父亲的矛盾与温情,第一次描写他自己的温暖,冷静和温情,第一次以一种人的角度处理案件而不是冰冷,第一次拿起之后无数次拿起的账单,第一次他与他的恋人出现在一本小说中,第一次提到他心里的关于母亲的伤悲,第一次出现他的热爱的剑道,太多太多第一次,开始了后面十几部关于加贺的故事。无意间以开始做结尾,是一种庆幸,庆幸最后的最后回到了开始,仿佛故事不会结束,还在不断上演,加贺的故事不会结束,你我的故事也不会是结局,之后更精彩的人生在为你展开,一个个美好为你而来,加油,加贺,还有喜欢加贺的每一个人。